T/SZSA 029.3-2024 健康显示技术规范 第3部分:笔记本电脑屏幕要求和测量方法
- 文件大小:1.66 MB
- 标准类型:综合团体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2-26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31.120
L 47
团体标准
T/SZSA 029.3—2024
健康显示技术规范 第3部分:笔记本电脑屏幕要求和测量方法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ealthy display —Part Ⅲ:Requirements and measuring methods of laptop screen
2024-10-14 发布2024-10-21实施
深圳市半导体产业发展促进会发布
目
录
目录............................................................................... I
前言.............................................................................. II
引言............................................................................. III
1
2
3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1
蓝光危害.................................................................. 1
有害蓝光能量限值.......................................................... 1
目标可见光波段............................................................ 1
健康显示.................................................................. 1
太阳参照光谱.............................................................. 1
3.1
3.2
3.3
3.4
3.5
3.6
适宜屏幕亮度
............................................................ 2
4
4.1
4.2
4.3
5
技术要求.................................................................. 2
色温...................................................................... 2
有害蓝光能量占比限值...................................................... 2
不同环境照度下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幕亮度...................................... 2
测试方法.................................................................. 3
5.1 色温和有害蓝光能量占比测量................................................ 3
5.1.1 环境条件.................................................................. 3
5.1.2 测试场地.................................................................. 3
5.1.3 测量装置.................................................................. 3
5.1.4 测量步骤.................................................................. 4
5.2 环境照度——屏幕亮度测量.................................................. 5
5.2.1 环境条件.................................................................. 5
5.2.2 测试场地.................................................................. 5
5.2.3 测量装置.................................................................. 5
5.2.4 测量步骤.................................................................. 6
附录A................................................................................ 8
A.1 太阳参照光谱功率相对分布....................................................... 8
A.2 太阳参照光谱的蓝光能量占比限值................................................. 8
附录B............................................................................... 13
环境照度-适宜屏幕亮度分布......................................................... 13
参考文献............................................................................ 15
T/SZSA 029.3—2024
II
前
言
本规范按照GB/T 1.1-2020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深圳市LED 产业标准联盟、深圳市医院管理者协会、视觉健康近视防控认证联盟联
合提出。
本规范由深圳市半导体产业发展促进会归口管理。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深圳市光科全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半
导体产业发展促进会、深圳市联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清华大学研究
院、深圳市医院管理者协会、深圳市眼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芜湖雷士照明电子商务有
限公司、旭宇光电(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旭宇光电有限公司,深圳市帝狼光电有限公司、天
一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东莞市亿晶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先进光电子研
究院、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聚飞光电有限公司、深圳国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黎嘉诚、袁安朋、罗静、权薇、蒋婷、孙学明、蔡纯、罗震、贾梦雅、罗
斌、钟浩、杨宇、胡月、刘岩、刘淮源、郭滨刚、鲍恩忠、庄俊汉、林金填、闵长伟、卢军、胡征
宏、华路、卫智敏、刘忠祺、钱磊、周国富、曹小兵、邢美正、项文斗、李州、李本亮、余建华、
金鹏、陈浩、邵泽渝、武广敬。
本规范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规范时,可能涉及3.4、4.3、5.1.4、5.2.3、附录B 条
款内容与申请专利号202110638148.8,申请专利号202310165778.7,申请专利号202310513656.2
相关申请专利的使用。
本规范的发布机构对于以上系列申请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系列申请专利持有人已向本规范的发布机构承诺,他愿意同任何使用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
款或条件下,就已申请专利进行协商谈判。该申请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规范的发布机构备案。
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得:
申请专利持有人: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同发路4 号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规范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规范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
的责任。
本规范于2023年首次制定,本次为第一次修改。
T/SZSA 029.3—2024
III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儿童学习机、电视等显示屏产品成为人
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沟通工具。不仅成年人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有过渡依赖并长时间接触,
未成年人接触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的时间也在增长。长时间接触这些电子产品显示屏,
会给视觉健康带来潜在的伤害——视力障碍。
按电子显示产品显像原理,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如LCD屏幕,使用白光背光光源,通过扩散板、
偏光板和液晶偏转控制像素点中RGB三色光的比例和强弱,实现颜色和图像显示。而另一类如OLED屏幕,
无需背光源,通过控制每个像素点中RGB三色的有机半导体芯片发光强度,直接显示图像画面。这两类
图像显示,都离不开有机或无机的蓝光LED。研究表明,人眼长时间接收手机、台式机、平板电脑、儿
童学习机、电视等显示屏,会产生视觉疲劳、近视[1],而显示屏辐射有害蓝光(指415-455 nm波段)则
是引发白内障、视网膜黄斑病变的主要诱因,尤其是对于生长发育的未成年群体来说,由于他们的眼睛
对短波蓝光更敏感[2],更易引发视力障碍等眼睛疾病。据2018年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3],未成年人的近
视率已经达到了53.6%,且呈现逐年增加、低龄化的趋势[4],近视率防控刻不容缓。为了控制近视率,
除了严格控制未成年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儿童学习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外,对带显示屏幕产品的技
术指标应有特殊要求,特别是有害蓝光能量、屏幕色温和不同环境照度下的屏幕亮度均应有相应的限值
要求。
在制定本标准前,首先对市场上常见的笔记本电脑品牌和型号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目前笔记本电脑
普遍具有标准和护眼两种工作模式,采集了白平衡状态下的屏幕信息如色温和色温对应的光谱参数,在
认可目前产品技术现状的前提下,以调研产品平均色温为依据,标准模式平均色温约为6585K,护眼模
式平均色温约为3975K,在此基础上以同色温太阳光光谱中相同蓝光波段能量占比作为评价笔记本电脑
屏幕蓝光波段的限值的重要依据。
另外,笔记本电脑显示屏亮度与使用环境照度之间有一个最佳的对应关系(范围),在此范围之外,
长期观看笔记本电脑显示屏会产生不舒适感,进而影响视力。目前笔记本电脑均具有调光功能,但是不
同厂商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内置的调光算法都不相同。为了规范不同光照度环境下的笔记本电脑屏幕显示
亮度,我们组织实施了环境光照度-笔记本电脑屏幕亮度对应感官试验,综合汇总了40个成年人(平均
年龄为30周岁)的测试数据后,提出了在环境光照度(0~7760 lx)条件下的适宜屏幕亮度范围(见附
录B),也将此作为评价健康显示的重要依据。
注:视力障碍是指屈光不正、白内障和眼底视网膜黄斑病变
T/SZSA 029.3—2024
1
健康显示技术规范:第3 部分——笔记本电脑屏幕要求和测量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健康显示技术规范之笔记本电脑屏幕的色温、光谱有害蓝光能量占比和不同环境光照
度条件下亮度的要求和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幕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145-2006 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
SJ/T 11292-2016 4.5 计算机液晶显示器件通用规范:性能
SJ/T 11343-2015 数字电视液晶显示器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SJ/T 11343,GB/T20145, GB/T 20146,T/CSA/TR 008-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件。
3.1
蓝光危害blue light hazard
由波长主要介于415 nm与455nm之间的蓝光辐射照射眼睛后引起的光化学作用,导致视网膜损
伤的潜能。
3.2
3.3
有害蓝光能量限值energy limit of hazardous blue light
?S
有害蓝光波段的辐照度1总和与相应的光谱辐照度总和的比值最高值。
目标可见光波段wavelength range of target visible light
指380 nm-780 nm波段范围的可见光,也是用于计算有害蓝光能量占比的可见光波段
健康显示healthy display
笔记本电脑显示屏色温、有害蓝光能量占比和在不同环境光照度下对应显示屏
3.4
亮度符合本标准
规定的数值范围。
3.5 太阳参照光谱sunlight spectrum reference
用来和被测屏幕白场光谱进行对比的,代表同色温2太阳光光谱的一组确定的光谱。
1辐照度参见“GB/T 20145-2006 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中3.40 定义
T/SZSA 029.3—2024
注:参考CIE 015:2018[5]中对标准太阳光源光谱的定义,附录A.1列举
2
几个典型的标准光谱数据。
3.6
适宜屏幕亮度optimal screen brightness
在某一确定的环境光照度下3,适宜人眼视觉的屏幕亮度4。
4
技术要求
外观、结构、基本功能、显示格式、接口、常温性能、遥控发射性能、电磁兼容特性限值、安
全性、可靠性、环境试验、开箱检验、工艺装配检验、产品的说明书应符合相关要求。
4.1 色温
由于笔记本电脑普遍具有标准模式和护眼模式两种模式,目前市场主流产品标准模式平均色温
是6585K,护眼模式平均色温是3975K,因此本标准以主流产品平均色温作为色温评价指标。被测
笔记本电脑屏幕显示标准白场图像,在两种模式下的色温应满足如表格1 所示要求,没有护眼模式
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应满足标准模式下色温的要求。附录A 中给出了6585K 和3975K 色温对应的太
阳光谱相对功率分布。
表格1 显示屏幕色温要求
模式色温要求测试标准
标准模式 显示屏色温≤7000K SJ/T 11343-2015
护眼模式 显示屏色温≥3900K SJ/T 11343-2015
4.2 有害蓝光能量占比限值
在标准白场图像条件下,蓝光危害波段的光谱辐照度总和与整个可见光波段(380 nm~780nm)
的辐照度总和比值?A不大于相同色温的标准太阳参照光谱蓝光危害波段辐照度总和与整个可见光
波段(380 nm~780nm)的辐照度总和的比值?S。具体计算方法见第5.1.4 部分。附录A.2 列举了
3800 K~8000 K的蓝光能量限值(色温典型值)。
4.3 不同环境照度下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幕亮度
不同场合的环境照度对使用笔记本电脑有影响,为防止视觉疲劳,在不同环境照度条件下,笔
记本电脑屏幕的亮度须符合表格2 中适宜屏幕亮度范围。同时表格2 还给出了各个环境光条件下的
适宜屏幕亮度值。
2
3
4
色温参见“GB/T 20146-2006 色度学用CIE 标准照明体”中3.6 定义
照度参见“GB/T 20145-2006 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中3.13 定义
亮度见“GB/T 20145-2006 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中3.25 定义
T/SZSA 029.3—2024
表格2 环境照度-笔记本电脑
3
屏幕适宜亮度范围
环境光照度(lx) 屏幕亮度参照值(nit) 适宜屏幕亮度范围(nit)
0 31 20~47
56 82 60~111
100 98 72~131
178 132 100~169
316 135 103~174
562 145 110~187
1000 158 120~204
1778 170 128~224
3161 211 160~276
5620 251 191~326
7730 289 212~388
5
测试方法
5.1 色温和有害蓝光能量占比测量
5.1.1 环境条件
在下列测量用标准条件下进行测量:
——温度:25 ± 0.1℃;
——湿度:60%RH~65%RH;
——大气压力:86 kPa~106 kPa;
5.1.2 测试场地
测量时应在暗室中进行。
5.1.3 测量装置
光谱照度计,能测量屏幕色温及可见光波段光谱数据。
T/SZSA 029.3—2024
5.1.4
4
测量步骤
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幕色温和有害蓝光能量占比需用光谱照度计对被测试笔记本电脑屏幕进行
多点采样,测量步骤如下:
图1
a) 参考图1,测量图形为全屏白场,基于硬件(以及软件)分别测试九点位置在可见光波段
的光谱辐照度分布以及色温,取数据的平均值为显示屏的光谱辐照分布?(λ) (单位为
W∙ m−2 ∙ nm−1)和色温?? (单位为K),
b) 根据光谱辐照度数据?(λ),计算蓝光危害波段(415 nm~455 nm)占可见光谱的辐照度比,
之后按照公式(1)计算比值,如下:
455
?A =
Σ nm
780
415
nm
nm ?
’
(λ)
......................................(1
Σ380 nm ? (λ)
)
式中:
?A——手机显示屏在显示标准白场条件下,有害蓝光波段光波的辐照度总和与全可见光波
段辐照度总和的平均值的比值。
Σ415
455
nm
nm ?(λ)——有害蓝光波段(415 nm~455 nm)区间内的辐照度总和;
Σ380
780
nm
nm ?’(λ)——光谱全可见光波段辐照度总和平均值;
c) 通过式(1)获得测得屏幕显示光谱的蓝光辐射能量占比后,查找色温??对应的标准太阳
光谱辐照分布??(λ),代入公式(1)后,获得有害蓝光能量占比限值??。
d) 通过上述方法分别测试计算出白场情况下的屏幕显示的蓝光能量占比?A以及相同色温条
件下标准太阳光谱的蓝光能量占比限值??,并要求:
?A ≤ ??
T/SZSA 029.3—2024
5.2 环境照度——屏幕亮度测量
5.2.1
5
环境条件
在下列测量用标准条件下进行测量:
——温度:25 ± 0.1℃;
——湿度:60%RH~65%RH;
——大气压力:86 kPa~106 kPa;
——测试方向:采用垂直被测样品表面的(或者其他指定的)视角方向,并保证其偏差在±0.3°
5.2.2 测试场地
测量时应在暗室中进行。
5.2.3 测量装置
在不同环境照度条件下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亮度测量装置包括一个特制测试箱和亮度计。亮度计
的光线采集镜头尺寸不得超过5cm。测试箱如图2 所示:
图2
——如图2a 所示,在测试箱门上开有测试用观察孔。孔中心处于箱门中线上,孔尺寸为长l1 = 20 cm,
宽w1 = 7 cm。观察孔距离箱底垂直高度为35 cm。
——如图2b 所示该箱内部空间尺寸为120 cm × 120 cm × 120 cm,内壁均用多层漫反射白色颜料
(如硫酸镁,钛酸钡等)均匀涂抹。
——如图2c 所示该箱内壁装有如图所示的LED 平板灯5共4 盏,分别位于左右和上下两侧。该平
板灯色温为6500 K,且可自由调节亮度,以模拟不同的环境光照度。
5LED 平板灯应符合标准GB 24819-2009、GB/T 34034-2017、GB/T 24823-2017、GB/T 32872-2016、GB/T 31831-2015。
T/SZSA 029.3—2024
——笔记本电脑支架置于距离观察孔25 cm处。笔记本电脑支架表面宜用漫反射白色颜料涂抹均匀。
5.2.4 测量步骤
测试在标准测试环境下的暗室中完成。
测试步骤如下:
——清洁笔记本电脑屏幕,屏幕表面不得有贴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保护膜;
——将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放置于图3所示的测试箱内笔记本电脑支架上,屏幕面保持垂直。通过笔
记本电脑支架调节高度,使得笔记本电脑中心和观察孔中心对齐;
——开启笔记本电脑,并开启自动调光功能;
——笔记本电脑显示如图4所示白底黑字的文字符号图片;
——关闭测试箱门后,将光学测试仪光线采集镜头贴近观察孔,如图3所示;;
——通过调节测试箱内平板LED亮度,依次模拟表格3中的环境光照度,并测量屏幕亮度。每次调节
环境光照度后,等待笔记本电脑屏亮度达到稳定状态;
——将测试屏幕亮度数据与如表格2所示的适宜亮度范围相对比,范围内的为合格,范围外的则不
6
合格。
图3
T/SZSA 029.3—2024
图4
表格3 环境光照度——屏幕亮度测试用
7
表
环境照度
(lx)
0 56 100 178 316 562
屏幕亮度
(nit)
环境照度
(lx)
1000 1778 3161 5620 7730
屏幕亮度
(nit)
T/SZSA 029.3—2024
附录
8
A
A.1 太阳参照光谱功率相对分布
本标准采用同色温的太阳光谱为标准参照光谱。根据参照光谱中的蓝光辐射能量占可见光谱能
量比值为有害视网膜蓝光能量限值。表1列举了对应7个色温对应的相对标准太阳光谱辐照度分布,
包括3975K、5000 K 、5500 K 、6000 K、6500 K、6585 K、7500 K。
表格A. 1 同色温相对太阳光谱辐照度分布
相对光谱辐照度
波长(nm)
分布
3975K 5000 K 5500 K 6000 K 6500 K 6585K 7500 K
380 10.29 23.78 31.26 30.89 42.42 43.15 50.15
385 11.20 26.39 33.91 34.66 44.40 45.07 51.37
390 12.10 29.00 36.55 38.42 46.39 46.99 52.60
395 15.65 38.44 47.52 51.52 58.31 58.94 64.62
400 19.19 47.87 58.49 64.62 70.24 70.89 76.63
405 21.93 51.37 62.13 67.67 73.95 74.60 80.38
410 24.66 54.86 65.78 70.71 77.66 78.30 84.12
415 26.20 56.57 67.24 71.96 78.48 79.08 84.47
420 27.74 58.28 68.69 73.21 79.31 79.86 84.81
425 27.64 57.21 66.93 71.36 76.45 76.92 81.16
430 27.54 56.14 65.17 69.52 73.58 73.99 77.51
435 32.59 64.39 73.66 78.54 81.29 81.62 84.32
440 37.64 72.65 82.15 87.56 89.02 89.26 91.12
445 42.11 78.68 88.09 93.16 94.17 94.34 95.56
450 46.57 84.71 94.03 98.76 99.32 99.43 100.00
455 48.50 86.34 95.22 99.38 99.66 99.72 99.75
460 50.42 87.97 96.40 100.00 100.00 100.00 99.51
465 51.72 88.34 96.14 99.06 98.75 98.68 97.62
470 53.02 88.71 95.87 98.12 97.50 97.37 95.72
475 55.05 90.52 97.24 98.95 97.95 97.76 95.53
480 57.07 92.34 98.59 99.80 98.40 98.14 95.33
485 57.40 90.82 96.35 96.53 95.38 95.09 91.94
490 57.74 89.28 94.12 93.28 92.36 92.03 88.55
495 60.10 91.11 95.37 93.69 92.59 92.19 88.11
500 62.47 92.93 96.61 94.11 92.82 92.35 87.66
505 63.52 93.37 96.62 93.60 92.17 91.65 86.57
510 64.57 93.80 96.63 93.09 91.50 90.95 85.48
515 65.67 94.05 96.29 92.19 90.23 89.61 83.59
520 66.77 94.30 95.95 91.28 88.95 88.27 81.69
525 69.24 96.71 97.98 92.66 90.18 89.45 82.36
530 71.72 99.13 100.00 94.03 91.41 90.63 83.04
T/SZSA 029.3—2024
相对光谱辐照度
波长(nm
9
)
分布
3975K
72.03
72.34
73.51
74.69
74.45
74.21
73.84
73.47
74.53
75.59
75.10
74.61
77.62
80.62
82.31
84.00
84.73
85.46
84.77
84.08
87.01
89.94
89.29
88.64
91.04
93.44
96.72
100.00
98.87
97.75
91.30
84.85
87.88
90.91
90.27
89.64
81.86
74.07
535
540
545
550
555
560
565
570
575
580
585
590
595
600
605
610
615
620
625
630
635
640
645
650
655
660
665
670
675
680
685
690
695
700
705
710
715
720
725
5000 K
98.48
97.83
98.58
99.34
98.21
97.09
95.99
94.89
95.47
96.04
93.41
90.78
92.81
94.84
95.61
96.38
96.27
96.16
94.54
92.93
94.46
95.98
94.43
92.88
94.11
95.33
97.67
100.00
98.13
96.24
90.54
84.83
86.88
88.93
89.56
90.18
82.40
74.61
78.40 79.30
5500 K
98.99
97.98
98.40
98.81
97.38
95.96
94.63
93.29
93.54
93.80
90.77
87.74
89.18
90.61
90.95
91.30
90.86
90.41
88.60
86.80
87.70
88.60
86.93
85.26
85.97
86.67
88.41
90.15
88.24
86.33
81.39
76.46
77.98
79.49
80.45
81.41
74.41
67.40
71.75
6000 K
92.42
90.81
90.75
90.68
88.89
87.10
85.52
83.94
83.68
83.41
79.10
74.80
74.78
74.77
74.06
73.35
72.21
71.07
68.95
66.81
65.94
65.05
62.97
60.90
60.13
59.37
59.57
59.77
57.68
55.60
53.14
50.68
50.66
50.63
52.62
54.59
49.94
45.28
48.54
6500 K
90.02
88.63
88.47
88.32
86.60
84.88
83.33
81.77
81.54
81.31
78.30
75.28
75.84
76.40
76.22
76.05
75.25
74.44
72.57
70.70
70.87
71.05
69.48
67.93
68.01
68.08
68.97
69.84
68.14
66.45
62.81
59.18
59.99
60.78
61.95
63.11
57.70
52.29
55.80
6585K
89.21
87.80
87.61
87.42
85.69
83.96
82.39
80.83
80.57
80.30
77.31
74.32
74.83
75.34
75.14
74.94
74.11
73.29
71.42
69.55
69.69
69.83
68.29
66.74
66.79
66.84
67.67
68.49
66.82
65.15
61.59
58.03
58.80
59.56
60.72
61.89
56.59
51.28
54.74
7500 K
81.48
79.91
79.39
78.87
77.02
75.18
73.54
71.89
71.36
70.83
68.12
65.41
65.49
65.58
65.17
64.76
63.80
62.84
61.02
59.21
59.09
58.97
57.60
56.24
56.06
55.88
56.29
56.70
55.26
53.82
50.91
48.00
48.46
48.93
50.05
51.18
46.81
42.43
45.37
T/SZSA 029.3—2024
相对光谱辐照度
波长(nm
10
)
分布
3975K 5000 K 5500 K 6000 K 6500 K 6585K 7500 K
730 82.73 83.99 76.10 51.80 59.32 58.20 48.30
735 85.47 86.94 78.83 53.83 61.53 60.37 50.15
740 88.21 89.88 81.56 55.85 63.74 62.54 51.99
745 81.30 82.92 75.27 51.62 58.86 57.75 48.03
750 74.38 75.95 68.98 47.39 53.98 52.97 44.08
755 64.92 65.98 59.82 40.79 46.69 45.81 38.06
760 55.45 56.01 50.66 34.20 39.40 38.65 32.04
765 67.50 68.26 61.76 41.76 48.05 47.14 39.09
770 79.55 80.50 72.86 49.33 56.71 55.62 46.12
775 77.11 78.25 70.89 48.22 55.25 54.21 44.99
780 74.68 75.99 68.92 47.10 53.80 52.79 43.85
A.2标准太阳光谱的蓝光能量占比限值
根据公式( 1 ) , 可计算确定特定色温?? 对应的同色温标准太阳光谱在有害蓝光波段
(415 nm~455 nm)的能量占比??,如表格A.2所示。
表格A. 2 有害蓝光辐照度能量占比限值
?? (K) ??%
3800 5.29
3850 5.45
3900 5.61
3950 5.77
4000 5.60
4050 5.75
4100 5.90
4150 6.05
4200 6.21
4250 6.35
4300 6.51
4350 6.66
4400 6.80
4450 6.95
4500 7.09
4550 7.24
4600 7.38
4650 7.52
4700 7.66
4750 7.80
T/SZSA 029.3—2024
11
4800
7.94
4850
8.08
4900
8.21
4950
8.35
5000
8.48
5050
8.61
5100
8.74
5150
8.86
5200
8.99
5250
9.11
5300
9.23
5350
9.36
5400
9.48
5450
9.60
5500
9.71
5550
9.83
5600
9.94
5650
10.05
5700
10.17
5750
10.27
5800
10.38
5850
10.49
5900
10.59
5950
10.70
6000
10.80
6050
10.90
6100
11.00
6150
11.10
6200
11.19
6250
11.29
6300
11.38
6350
11.47
6400
11.57
6450
11.66
6500
11.74
6550
11.83
6600
11.91
6650
12.00
6700
12.09
6750
12.17
6800
12.25
T/SZSA 029.3—2024
12
6850
12.33
6900
12.41
6950
12.49
7000
12.56
7050
12.64
7100
12.71
7150
12.78
7200
12.86
7250
12.93
7300
13.00
7350
13.07
7400
13.14
7450
13.21
7500
13.27
7550
13.34
7600
13.40
7650
13.47
7700
13.53
7750
13.59
7800
13.65
7850
13.72
7900
13.78
7950
13.83
8000
13.89
T/SZSA 029.3—2024
附录
13
B
环境照度-适宜屏幕亮度分布
可获得在不同环境照度条件(0 lx ~7760lx)下,屏幕亮度的最佳屏幕亮度和适宜屏幕亮度区
域分布,如图B.1所示。
图B. 1 适宜屏幕范围(环境照度0 lx~7760 lx)
T/SZSA 029.3—2024
对图B.1 中方形虚线框部分曲线放大,可得到如图B.2 所示,环境照度0 lx~500 lx范围对应的最佳
屏幕亮度和适宜屏幕亮度区域
14
。
图B. 2 适宜屏幕范围(环境照度0 lx~500 lx)
T/SZSA 029.3—2024
参考
15
文献
1.
2.
Bullough, J. D. The blue-light hazard: A review.J. Illum. Eng. Soc.29, 6–14 (2000).
Behar-Cohen, F. et al.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for domestic lighting: Any risks for the eye? Prog. Retin.
Eye Res.30, 239–257 (2011).
王秉阳. 国家卫健委调查:全国儿童青少年一半以上近视. 新华网(2019).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 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 (2020).
CIE 015:2018《色度学第四版(Colorimetry,4th Edition)》
3.
4.
5. .上一篇:T/SZSA 029.2-2024 健康显示技术规范 第2部分:平板电脑屏幕要求和测量方法
下一篇:T/ACEF 216-2025 燃煤锅炉尿素脱硝优化控制系统技术导则
L 47
团体标准
T/SZSA 029.3—2024
健康显示技术规范 第3部分:笔记本电脑屏幕要求和测量方法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ealthy display —Part Ⅲ:Requirements and measuring methods of laptop screen
2024-10-14 发布2024-10-21实施
深圳市半导体产业发展促进会发布
目
录
目录............................................................................... I
前言.............................................................................. II
引言............................................................................. III
1
2
3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1
蓝光危害.................................................................. 1
有害蓝光能量限值.......................................................... 1
目标可见光波段............................................................ 1
健康显示.................................................................. 1
太阳参照光谱.............................................................. 1
3.1
3.2
3.3
3.4
3.5
3.6
适宜屏幕亮度
............................................................ 2
4
4.1
4.2
4.3
5
技术要求.................................................................. 2
色温...................................................................... 2
有害蓝光能量占比限值...................................................... 2
不同环境照度下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幕亮度...................................... 2
测试方法.................................................................. 3
5.1 色温和有害蓝光能量占比测量................................................ 3
5.1.1 环境条件.................................................................. 3
5.1.2 测试场地.................................................................. 3
5.1.3 测量装置.................................................................. 3
5.1.4 测量步骤.................................................................. 4
5.2 环境照度——屏幕亮度测量.................................................. 5
5.2.1 环境条件.................................................................. 5
5.2.2 测试场地.................................................................. 5
5.2.3 测量装置.................................................................. 5
5.2.4 测量步骤.................................................................. 6
附录A................................................................................ 8
A.1 太阳参照光谱功率相对分布....................................................... 8
A.2 太阳参照光谱的蓝光能量占比限值................................................. 8
附录B............................................................................... 13
环境照度-适宜屏幕亮度分布......................................................... 13
参考文献............................................................................ 15
T/SZSA 029.3—2024
II
前
言
本规范按照GB/T 1.1-2020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深圳市LED 产业标准联盟、深圳市医院管理者协会、视觉健康近视防控认证联盟联
合提出。
本规范由深圳市半导体产业发展促进会归口管理。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深圳市光科全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半
导体产业发展促进会、深圳市联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清华大学研究
院、深圳市医院管理者协会、深圳市眼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芜湖雷士照明电子商务有
限公司、旭宇光电(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旭宇光电有限公司,深圳市帝狼光电有限公司、天
一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东莞市亿晶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先进光电子研
究院、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聚飞光电有限公司、深圳国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黎嘉诚、袁安朋、罗静、权薇、蒋婷、孙学明、蔡纯、罗震、贾梦雅、罗
斌、钟浩、杨宇、胡月、刘岩、刘淮源、郭滨刚、鲍恩忠、庄俊汉、林金填、闵长伟、卢军、胡征
宏、华路、卫智敏、刘忠祺、钱磊、周国富、曹小兵、邢美正、项文斗、李州、李本亮、余建华、
金鹏、陈浩、邵泽渝、武广敬。
本规范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规范时,可能涉及3.4、4.3、5.1.4、5.2.3、附录B 条
款内容与申请专利号202110638148.8,申请专利号202310165778.7,申请专利号202310513656.2
相关申请专利的使用。
本规范的发布机构对于以上系列申请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系列申请专利持有人已向本规范的发布机构承诺,他愿意同任何使用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
款或条件下,就已申请专利进行协商谈判。该申请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规范的发布机构备案。
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得:
申请专利持有人: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同发路4 号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规范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规范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
的责任。
本规范于2023年首次制定,本次为第一次修改。
T/SZSA 029.3—2024
III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儿童学习机、电视等显示屏产品成为人
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沟通工具。不仅成年人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有过渡依赖并长时间接触,
未成年人接触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的时间也在增长。长时间接触这些电子产品显示屏,
会给视觉健康带来潜在的伤害——视力障碍。
按电子显示产品显像原理,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如LCD屏幕,使用白光背光光源,通过扩散板、
偏光板和液晶偏转控制像素点中RGB三色光的比例和强弱,实现颜色和图像显示。而另一类如OLED屏幕,
无需背光源,通过控制每个像素点中RGB三色的有机半导体芯片发光强度,直接显示图像画面。这两类
图像显示,都离不开有机或无机的蓝光LED。研究表明,人眼长时间接收手机、台式机、平板电脑、儿
童学习机、电视等显示屏,会产生视觉疲劳、近视[1],而显示屏辐射有害蓝光(指415-455 nm波段)则
是引发白内障、视网膜黄斑病变的主要诱因,尤其是对于生长发育的未成年群体来说,由于他们的眼睛
对短波蓝光更敏感[2],更易引发视力障碍等眼睛疾病。据2018年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3],未成年人的近
视率已经达到了53.6%,且呈现逐年增加、低龄化的趋势[4],近视率防控刻不容缓。为了控制近视率,
除了严格控制未成年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儿童学习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外,对带显示屏幕产品的技
术指标应有特殊要求,特别是有害蓝光能量、屏幕色温和不同环境照度下的屏幕亮度均应有相应的限值
要求。
在制定本标准前,首先对市场上常见的笔记本电脑品牌和型号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目前笔记本电脑
普遍具有标准和护眼两种工作模式,采集了白平衡状态下的屏幕信息如色温和色温对应的光谱参数,在
认可目前产品技术现状的前提下,以调研产品平均色温为依据,标准模式平均色温约为6585K,护眼模
式平均色温约为3975K,在此基础上以同色温太阳光光谱中相同蓝光波段能量占比作为评价笔记本电脑
屏幕蓝光波段的限值的重要依据。
另外,笔记本电脑显示屏亮度与使用环境照度之间有一个最佳的对应关系(范围),在此范围之外,
长期观看笔记本电脑显示屏会产生不舒适感,进而影响视力。目前笔记本电脑均具有调光功能,但是不
同厂商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内置的调光算法都不相同。为了规范不同光照度环境下的笔记本电脑屏幕显示
亮度,我们组织实施了环境光照度-笔记本电脑屏幕亮度对应感官试验,综合汇总了40个成年人(平均
年龄为30周岁)的测试数据后,提出了在环境光照度(0~7760 lx)条件下的适宜屏幕亮度范围(见附
录B),也将此作为评价健康显示的重要依据。
注:视力障碍是指屈光不正、白内障和眼底视网膜黄斑病变
T/SZSA 029.3—2024
1
健康显示技术规范:第3 部分——笔记本电脑屏幕要求和测量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健康显示技术规范之笔记本电脑屏幕的色温、光谱有害蓝光能量占比和不同环境光照
度条件下亮度的要求和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幕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145-2006 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
SJ/T 11292-2016 4.5 计算机液晶显示器件通用规范:性能
SJ/T 11343-2015 数字电视液晶显示器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SJ/T 11343,GB/T20145, GB/T 20146,T/CSA/TR 008-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件。
3.1
蓝光危害blue light hazard
由波长主要介于415 nm与455nm之间的蓝光辐射照射眼睛后引起的光化学作用,导致视网膜损
伤的潜能。
3.2
3.3
有害蓝光能量限值energy limit of hazardous blue light
?S
有害蓝光波段的辐照度1总和与相应的光谱辐照度总和的比值最高值。
目标可见光波段wavelength range of target visible light
指380 nm-780 nm波段范围的可见光,也是用于计算有害蓝光能量占比的可见光波段
健康显示healthy display
笔记本电脑显示屏色温、有害蓝光能量占比和在不同环境光照度下对应显示屏
3.4
亮度符合本标准
规定的数值范围。
3.5 太阳参照光谱sunlight spectrum reference
用来和被测屏幕白场光谱进行对比的,代表同色温2太阳光光谱的一组确定的光谱。
1辐照度参见“GB/T 20145-2006 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中3.40 定义
T/SZSA 029.3—2024
注:参考CIE 015:2018[5]中对标准太阳光源光谱的定义,附录A.1列举
2
几个典型的标准光谱数据。
3.6
适宜屏幕亮度optimal screen brightness
在某一确定的环境光照度下3,适宜人眼视觉的屏幕亮度4。
4
技术要求
外观、结构、基本功能、显示格式、接口、常温性能、遥控发射性能、电磁兼容特性限值、安
全性、可靠性、环境试验、开箱检验、工艺装配检验、产品的说明书应符合相关要求。
4.1 色温
由于笔记本电脑普遍具有标准模式和护眼模式两种模式,目前市场主流产品标准模式平均色温
是6585K,护眼模式平均色温是3975K,因此本标准以主流产品平均色温作为色温评价指标。被测
笔记本电脑屏幕显示标准白场图像,在两种模式下的色温应满足如表格1 所示要求,没有护眼模式
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应满足标准模式下色温的要求。附录A 中给出了6585K 和3975K 色温对应的太
阳光谱相对功率分布。
表格1 显示屏幕色温要求
模式色温要求测试标准
标准模式 显示屏色温≤7000K SJ/T 11343-2015
护眼模式 显示屏色温≥3900K SJ/T 11343-2015
4.2 有害蓝光能量占比限值
在标准白场图像条件下,蓝光危害波段的光谱辐照度总和与整个可见光波段(380 nm~780nm)
的辐照度总和比值?A不大于相同色温的标准太阳参照光谱蓝光危害波段辐照度总和与整个可见光
波段(380 nm~780nm)的辐照度总和的比值?S。具体计算方法见第5.1.4 部分。附录A.2 列举了
3800 K~8000 K的蓝光能量限值(色温典型值)。
4.3 不同环境照度下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幕亮度
不同场合的环境照度对使用笔记本电脑有影响,为防止视觉疲劳,在不同环境照度条件下,笔
记本电脑屏幕的亮度须符合表格2 中适宜屏幕亮度范围。同时表格2 还给出了各个环境光条件下的
适宜屏幕亮度值。
2
3
4
色温参见“GB/T 20146-2006 色度学用CIE 标准照明体”中3.6 定义
照度参见“GB/T 20145-2006 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中3.13 定义
亮度见“GB/T 20145-2006 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中3.25 定义
T/SZSA 029.3—2024
表格2 环境照度-笔记本电脑
3
屏幕适宜亮度范围
环境光照度(lx) 屏幕亮度参照值(nit) 适宜屏幕亮度范围(nit)
0 31 20~47
56 82 60~111
100 98 72~131
178 132 100~169
316 135 103~174
562 145 110~187
1000 158 120~204
1778 170 128~224
3161 211 160~276
5620 251 191~326
7730 289 212~388
5
测试方法
5.1 色温和有害蓝光能量占比测量
5.1.1 环境条件
在下列测量用标准条件下进行测量:
——温度:25 ± 0.1℃;
——湿度:60%RH~65%RH;
——大气压力:86 kPa~106 kPa;
5.1.2 测试场地
测量时应在暗室中进行。
5.1.3 测量装置
光谱照度计,能测量屏幕色温及可见光波段光谱数据。
T/SZSA 029.3—2024
5.1.4
4
测量步骤
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幕色温和有害蓝光能量占比需用光谱照度计对被测试笔记本电脑屏幕进行
多点采样,测量步骤如下:
图1
a) 参考图1,测量图形为全屏白场,基于硬件(以及软件)分别测试九点位置在可见光波段
的光谱辐照度分布以及色温,取数据的平均值为显示屏的光谱辐照分布?(λ) (单位为
W∙ m−2 ∙ nm−1)和色温?? (单位为K),
b) 根据光谱辐照度数据?(λ),计算蓝光危害波段(415 nm~455 nm)占可见光谱的辐照度比,
之后按照公式(1)计算比值,如下:
455
?A =
Σ nm
780
415
nm
nm ?
’
(λ)
......................................(1
Σ380 nm ? (λ)
)
式中:
?A——手机显示屏在显示标准白场条件下,有害蓝光波段光波的辐照度总和与全可见光波
段辐照度总和的平均值的比值。
Σ415
455
nm
nm ?(λ)——有害蓝光波段(415 nm~455 nm)区间内的辐照度总和;
Σ380
780
nm
nm ?’(λ)——光谱全可见光波段辐照度总和平均值;
c) 通过式(1)获得测得屏幕显示光谱的蓝光辐射能量占比后,查找色温??对应的标准太阳
光谱辐照分布??(λ),代入公式(1)后,获得有害蓝光能量占比限值??。
d) 通过上述方法分别测试计算出白场情况下的屏幕显示的蓝光能量占比?A以及相同色温条
件下标准太阳光谱的蓝光能量占比限值??,并要求:
?A ≤ ??
T/SZSA 029.3—2024
5.2 环境照度——屏幕亮度测量
5.2.1
5
环境条件
在下列测量用标准条件下进行测量:
——温度:25 ± 0.1℃;
——湿度:60%RH~65%RH;
——大气压力:86 kPa~106 kPa;
——测试方向:采用垂直被测样品表面的(或者其他指定的)视角方向,并保证其偏差在±0.3°
5.2.2 测试场地
测量时应在暗室中进行。
5.2.3 测量装置
在不同环境照度条件下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亮度测量装置包括一个特制测试箱和亮度计。亮度计
的光线采集镜头尺寸不得超过5cm。测试箱如图2 所示:
图2
——如图2a 所示,在测试箱门上开有测试用观察孔。孔中心处于箱门中线上,孔尺寸为长l1 = 20 cm,
宽w1 = 7 cm。观察孔距离箱底垂直高度为35 cm。
——如图2b 所示该箱内部空间尺寸为120 cm × 120 cm × 120 cm,内壁均用多层漫反射白色颜料
(如硫酸镁,钛酸钡等)均匀涂抹。
——如图2c 所示该箱内壁装有如图所示的LED 平板灯5共4 盏,分别位于左右和上下两侧。该平
板灯色温为6500 K,且可自由调节亮度,以模拟不同的环境光照度。
5LED 平板灯应符合标准GB 24819-2009、GB/T 34034-2017、GB/T 24823-2017、GB/T 32872-2016、GB/T 31831-2015。
T/SZSA 029.3—2024
——笔记本电脑支架置于距离观察孔25 cm处。笔记本电脑支架表面宜用漫反射白色颜料涂抹均匀。
5.2.4 测量步骤
测试在标准测试环境下的暗室中完成。
测试步骤如下:
——清洁笔记本电脑屏幕,屏幕表面不得有贴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保护膜;
——将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放置于图3所示的测试箱内笔记本电脑支架上,屏幕面保持垂直。通过笔
记本电脑支架调节高度,使得笔记本电脑中心和观察孔中心对齐;
——开启笔记本电脑,并开启自动调光功能;
——笔记本电脑显示如图4所示白底黑字的文字符号图片;
——关闭测试箱门后,将光学测试仪光线采集镜头贴近观察孔,如图3所示;;
——通过调节测试箱内平板LED亮度,依次模拟表格3中的环境光照度,并测量屏幕亮度。每次调节
环境光照度后,等待笔记本电脑屏亮度达到稳定状态;
——将测试屏幕亮度数据与如表格2所示的适宜亮度范围相对比,范围内的为合格,范围外的则不
6
合格。
图3
T/SZSA 029.3—2024
图4
表格3 环境光照度——屏幕亮度测试用
7
表
环境照度
(lx)
0 56 100 178 316 562
屏幕亮度
(nit)
环境照度
(lx)
1000 1778 3161 5620 7730
屏幕亮度
(nit)
T/SZSA 029.3—2024
附录
8
A
A.1 太阳参照光谱功率相对分布
本标准采用同色温的太阳光谱为标准参照光谱。根据参照光谱中的蓝光辐射能量占可见光谱能
量比值为有害视网膜蓝光能量限值。表1列举了对应7个色温对应的相对标准太阳光谱辐照度分布,
包括3975K、5000 K 、5500 K 、6000 K、6500 K、6585 K、7500 K。
表格A. 1 同色温相对太阳光谱辐照度分布
相对光谱辐照度
波长(nm)
分布
3975K 5000 K 5500 K 6000 K 6500 K 6585K 7500 K
380 10.29 23.78 31.26 30.89 42.42 43.15 50.15
385 11.20 26.39 33.91 34.66 44.40 45.07 51.37
390 12.10 29.00 36.55 38.42 46.39 46.99 52.60
395 15.65 38.44 47.52 51.52 58.31 58.94 64.62
400 19.19 47.87 58.49 64.62 70.24 70.89 76.63
405 21.93 51.37 62.13 67.67 73.95 74.60 80.38
410 24.66 54.86 65.78 70.71 77.66 78.30 84.12
415 26.20 56.57 67.24 71.96 78.48 79.08 84.47
420 27.74 58.28 68.69 73.21 79.31 79.86 84.81
425 27.64 57.21 66.93 71.36 76.45 76.92 81.16
430 27.54 56.14 65.17 69.52 73.58 73.99 77.51
435 32.59 64.39 73.66 78.54 81.29 81.62 84.32
440 37.64 72.65 82.15 87.56 89.02 89.26 91.12
445 42.11 78.68 88.09 93.16 94.17 94.34 95.56
450 46.57 84.71 94.03 98.76 99.32 99.43 100.00
455 48.50 86.34 95.22 99.38 99.66 99.72 99.75
460 50.42 87.97 96.40 100.00 100.00 100.00 99.51
465 51.72 88.34 96.14 99.06 98.75 98.68 97.62
470 53.02 88.71 95.87 98.12 97.50 97.37 95.72
475 55.05 90.52 97.24 98.95 97.95 97.76 95.53
480 57.07 92.34 98.59 99.80 98.40 98.14 95.33
485 57.40 90.82 96.35 96.53 95.38 95.09 91.94
490 57.74 89.28 94.12 93.28 92.36 92.03 88.55
495 60.10 91.11 95.37 93.69 92.59 92.19 88.11
500 62.47 92.93 96.61 94.11 92.82 92.35 87.66
505 63.52 93.37 96.62 93.60 92.17 91.65 86.57
510 64.57 93.80 96.63 93.09 91.50 90.95 85.48
515 65.67 94.05 96.29 92.19 90.23 89.61 83.59
520 66.77 94.30 95.95 91.28 88.95 88.27 81.69
525 69.24 96.71 97.98 92.66 90.18 89.45 82.36
530 71.72 99.13 100.00 94.03 91.41 90.63 83.04
T/SZSA 029.3—2024
相对光谱辐照度
波长(nm
9
)
分布
3975K
72.03
72.34
73.51
74.69
74.45
74.21
73.84
73.47
74.53
75.59
75.10
74.61
77.62
80.62
82.31
84.00
84.73
85.46
84.77
84.08
87.01
89.94
89.29
88.64
91.04
93.44
96.72
100.00
98.87
97.75
91.30
84.85
87.88
90.91
90.27
89.64
81.86
74.07
535
540
545
550
555
560
565
570
575
580
585
590
595
600
605
610
615
620
625
630
635
640
645
650
655
660
665
670
675
680
685
690
695
700
705
710
715
720
725
5000 K
98.48
97.83
98.58
99.34
98.21
97.09
95.99
94.89
95.47
96.04
93.41
90.78
92.81
94.84
95.61
96.38
96.27
96.16
94.54
92.93
94.46
95.98
94.43
92.88
94.11
95.33
97.67
100.00
98.13
96.24
90.54
84.83
86.88
88.93
89.56
90.18
82.40
74.61
78.40 79.30
5500 K
98.99
97.98
98.40
98.81
97.38
95.96
94.63
93.29
93.54
93.80
90.77
87.74
89.18
90.61
90.95
91.30
90.86
90.41
88.60
86.80
87.70
88.60
86.93
85.26
85.97
86.67
88.41
90.15
88.24
86.33
81.39
76.46
77.98
79.49
80.45
81.41
74.41
67.40
71.75
6000 K
92.42
90.81
90.75
90.68
88.89
87.10
85.52
83.94
83.68
83.41
79.10
74.80
74.78
74.77
74.06
73.35
72.21
71.07
68.95
66.81
65.94
65.05
62.97
60.90
60.13
59.37
59.57
59.77
57.68
55.60
53.14
50.68
50.66
50.63
52.62
54.59
49.94
45.28
48.54
6500 K
90.02
88.63
88.47
88.32
86.60
84.88
83.33
81.77
81.54
81.31
78.30
75.28
75.84
76.40
76.22
76.05
75.25
74.44
72.57
70.70
70.87
71.05
69.48
67.93
68.01
68.08
68.97
69.84
68.14
66.45
62.81
59.18
59.99
60.78
61.95
63.11
57.70
52.29
55.80
6585K
89.21
87.80
87.61
87.42
85.69
83.96
82.39
80.83
80.57
80.30
77.31
74.32
74.83
75.34
75.14
74.94
74.11
73.29
71.42
69.55
69.69
69.83
68.29
66.74
66.79
66.84
67.67
68.49
66.82
65.15
61.59
58.03
58.80
59.56
60.72
61.89
56.59
51.28
54.74
7500 K
81.48
79.91
79.39
78.87
77.02
75.18
73.54
71.89
71.36
70.83
68.12
65.41
65.49
65.58
65.17
64.76
63.80
62.84
61.02
59.21
59.09
58.97
57.60
56.24
56.06
55.88
56.29
56.70
55.26
53.82
50.91
48.00
48.46
48.93
50.05
51.18
46.81
42.43
45.37
T/SZSA 029.3—2024
相对光谱辐照度
波长(nm
10
)
分布
3975K 5000 K 5500 K 6000 K 6500 K 6585K 7500 K
730 82.73 83.99 76.10 51.80 59.32 58.20 48.30
735 85.47 86.94 78.83 53.83 61.53 60.37 50.15
740 88.21 89.88 81.56 55.85 63.74 62.54 51.99
745 81.30 82.92 75.27 51.62 58.86 57.75 48.03
750 74.38 75.95 68.98 47.39 53.98 52.97 44.08
755 64.92 65.98 59.82 40.79 46.69 45.81 38.06
760 55.45 56.01 50.66 34.20 39.40 38.65 32.04
765 67.50 68.26 61.76 41.76 48.05 47.14 39.09
770 79.55 80.50 72.86 49.33 56.71 55.62 46.12
775 77.11 78.25 70.89 48.22 55.25 54.21 44.99
780 74.68 75.99 68.92 47.10 53.80 52.79 43.85
A.2标准太阳光谱的蓝光能量占比限值
根据公式( 1 ) , 可计算确定特定色温?? 对应的同色温标准太阳光谱在有害蓝光波段
(415 nm~455 nm)的能量占比??,如表格A.2所示。
表格A. 2 有害蓝光辐照度能量占比限值
?? (K) ??%
3800 5.29
3850 5.45
3900 5.61
3950 5.77
4000 5.60
4050 5.75
4100 5.90
4150 6.05
4200 6.21
4250 6.35
4300 6.51
4350 6.66
4400 6.80
4450 6.95
4500 7.09
4550 7.24
4600 7.38
4650 7.52
4700 7.66
4750 7.80
T/SZSA 029.3—2024
11
4800
7.94
4850
8.08
4900
8.21
4950
8.35
5000
8.48
5050
8.61
5100
8.74
5150
8.86
5200
8.99
5250
9.11
5300
9.23
5350
9.36
5400
9.48
5450
9.60
5500
9.71
5550
9.83
5600
9.94
5650
10.05
5700
10.17
5750
10.27
5800
10.38
5850
10.49
5900
10.59
5950
10.70
6000
10.80
6050
10.90
6100
11.00
6150
11.10
6200
11.19
6250
11.29
6300
11.38
6350
11.47
6400
11.57
6450
11.66
6500
11.74
6550
11.83
6600
11.91
6650
12.00
6700
12.09
6750
12.17
6800
12.25
T/SZSA 029.3—2024
12
6850
12.33
6900
12.41
6950
12.49
7000
12.56
7050
12.64
7100
12.71
7150
12.78
7200
12.86
7250
12.93
7300
13.00
7350
13.07
7400
13.14
7450
13.21
7500
13.27
7550
13.34
7600
13.40
7650
13.47
7700
13.53
7750
13.59
7800
13.65
7850
13.72
7900
13.78
7950
13.83
8000
13.89
T/SZSA 029.3—2024
附录
13
B
环境照度-适宜屏幕亮度分布
可获得在不同环境照度条件(0 lx ~7760lx)下,屏幕亮度的最佳屏幕亮度和适宜屏幕亮度区
域分布,如图B.1所示。
图B. 1 适宜屏幕范围(环境照度0 lx~7760 lx)
T/SZSA 029.3—2024
对图B.1 中方形虚线框部分曲线放大,可得到如图B.2 所示,环境照度0 lx~500 lx范围对应的最佳
屏幕亮度和适宜屏幕亮度区域
14
。
图B. 2 适宜屏幕范围(环境照度0 lx~500 lx)
T/SZSA 029.3—2024
参考
15
文献
1.
2.
Bullough, J. D. The blue-light hazard: A review.J. Illum. Eng. Soc.29, 6–14 (2000).
Behar-Cohen, F. et al.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for domestic lighting: Any risks for the eye? Prog. Retin.
Eye Res.30, 239–257 (2011).
王秉阳. 国家卫健委调查:全国儿童青少年一半以上近视. 新华网(2019).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 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 (2020).
CIE 015:2018《色度学第四版(Colorimetry,4th Edition)》
3.
4.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