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GDACM 0132-2024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牛角罐疗法 > 下载地址2
T/GDACM 0132-2024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牛角罐疗法
- 名 称:T/GDACM 0132-2024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牛角罐疗法 - 下载地址2
- 类 别:团体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目录|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T/GDACM 0132-2024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牛角罐疗法》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标准框架
-
前言
- 依据GB/T 1.1-2020起草,声明可能涉及专利,由佛山市中医院提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归口。
- 起草单位:佛山市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主要起草人共22位。
-
引言
- 定义:牛角罐疗法是以犏牛或黄牛角制成罐具,吸附体表穴位,融合推拿、点穴、刮痧、棍筋等技术的综合疗法。
- 优势:一罐多用、操作安全(耐高温、不易碎)、节省体力、牛角本身具辛咸寒的药性(适合实证、热证)。
- 适应症:颈肩痛、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轻型)、咳嗽、失眠等内外妇科病症及亚健康调理。
-
范围
- 规范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禁忌症及异常处理,适用于内科、外科、妇科等病症。
二、核心术语定义(第3章)
- 牛角罐疗法
- 通过负压吸附,结合推拿、刮痧等手法,达到调节阴阳、扶正祛邪的效果。
- 点穴
- 用牛角罐尖端(30°–45°倾斜)点按穴位,每穴连续3次。
- 刮痧疗法
- 罐口1/3弧面刮拭,刺激经络至出痧或毛孔扩张,增强代谢和免疫力。
- 罐法
- 包括坐罐、走罐、闪罐等,留罐时间5分钟。
- 推拿手法
- 滚法(尖头,120–160次/分钟)、揉法(外弧面)、推法(循经推动)。
三、操作规范(第4章)
4.1 操作前准备
- 人员:医生、护士等受过中医培训或持有认证者。
- 患者:取俯卧位/坐位,评估皮肤状况、疼痛耐受度(用VAS量表)、生活能力(BADL量表)。
- 物品:
- 牛角罐(无裂纹、不漏气)、酒精灯、润滑油、纱布等。
- 消毒要求:操作后以75%酒精擦拭罐体10分钟。
- 环境:避风、保暖,保护隐私。
4.2 施治方法
- 推拿
- 揉法/按法:罐体外弧面30°–45°倾斜,循经操作3次。
- 点穴
- 罐尖点按穴位,每穴“按-松”重复3次。
- 罐法
- 走罐:涂润滑油后沿经络走罐3个来回;定罐:留罐5分钟。
- 刮痧
- 罐口1/3弧面刮拭15–30次,方向由上向下/由内向外,至皮肤出痧。
四、安全规范
注意事项(第5章)
- 操作轻柔,检查罐体完整性。
- 皮肤需完好无破损,刮痧后4–6小时禁沐浴、避冷风,多饮温水。
- 待痧斑消退后再行下次治疗。
禁忌症(第6章)
- 绝对禁忌:结核病、传染病、心脏病、皮肤病、妊娠期、经期、外伤骨折。
- 相对禁忌:瘦弱者、中重度腰椎间盘突出者。
异常处理(第7章)
- 烫伤/烧伤
- 立即停止操作,暴露伤处,涂润滑油/烧伤膏。
- 水泡
- 直径<5mm:自行吸收;
- ≥5mm:消毒后抽液,外敷油纱保护。
五、附录
- 附录A:BADL量表(Barthel指数)
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如进食、如厕、行走),分四级依赖程度。 - 附录B:VAS疼痛评分表(0–10分)
- 0分:无痛;1–3分:轻度;4–6分:中度;7–10分:重度疼痛。
六、核心价值
- 标准化意义:推动牛角罐疗法的规范化、同质化及国际化。
- 技术融合:突破单一技法局限,结合推拿、刮痧、拔罐优势,提升疗效。
- 安全性:明确禁忌与异常处理流程,保障操作安全。
文件出处: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2025年3月),标准实施日期2025年2月18日。
此标准为中医适宜技术提供了系统化的操作指南,尤其强调多技术协同应用及风险防控,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关推荐
- T/CWA 211-2022 水性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 T∕ZZB 2189-2021 电主轴用电机
- T/QGCML 2562-2023 企业内部项目管理跟进系统
- T/ZDL 022-2023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10kV及以下电力变压器
- T∕ZZB 2206-2021 电机定子铁芯激光焊接装备
- T/CSRME 014-2021 城市网络化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技术规范
- T/WLJC 52-2017 机床装备企业风险控制指南 业务外包
- DB23∕T 2700-2020 气象灾害评估 暴雨
- T/GWIA 001-2022 定制衣柜人因工效学要求
- T/CSRME 012-2021 城市地下空间品质评价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