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GDACM 0132-2024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牛角罐疗法 > 下载地址2

T/GDACM 0132-2024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牛角罐疗法

  • 名  称:T/GDACM 0132-2024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牛角罐疗法 - 下载地址2
  • 类  别:团体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目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资料介绍

《T/GDACM 0132-2024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牛角罐疗法》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标准框架

  1. 前言

    • 依据GB/T 1.1-2020起草,声明可能涉及专利,由佛山市中医院提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归口。
    • 起草单位:佛山市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主要起草人共22位。
  2. 引言

    • 定义​:牛角罐疗法是以犏牛或黄牛角制成罐具,吸附体表穴位,融合推拿、点穴、刮痧、棍筋等技术的综合疗法。
    • 优势​:一罐多用、操作安全(耐高温、不易碎)、节省体力、牛角本身具辛咸寒的药性(适合实证、热证)。
    • 适应症​:颈肩痛、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轻型)、咳嗽、失眠等内外妇科病症及亚健康调理。
  3. 范围

    • 规范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禁忌症及异常处理,适用于内科、外科、妇科等病症。

二、核心术语定义(第3章)​

  1. 牛角罐疗法
    • 通过负压吸附,结合推拿、刮痧等手法,达到调节阴阳、扶正祛邪的效果。
  2. 点穴
    • 用牛角罐尖端(30°–45°倾斜)点按穴位,每穴连续3次。
  3. 刮痧疗法
    • 罐口1/3弧面刮拭,刺激经络至出痧或毛孔扩张,增强代谢和免疫力。
  4. 罐法
    • 包括坐罐、走罐、闪罐等,留罐时间5分钟。
  5. 推拿手法
    • 滚法​(尖头,120–160次/分钟)、揉法​(外弧面)、推法​(循经推动)。

三、操作规范(第4章)​

4.1 操作前准备

  • 人员​:医生、护士等受过中医培训或持有认证者。
  • 患者​:取俯卧位/坐位,评估皮肤状况、疼痛耐受度(用VAS量表)、生活能力(BADL量表)。
  • 物品​:
    • 牛角罐(无裂纹、不漏气)、酒精灯、润滑油、纱布等。
    • 消毒要求:操作后以75%酒精擦拭罐体10分钟。
  • 环境​:避风、保暖,保护隐私。

4.2 施治方法

  1. 推拿
    • 揉法/按法:罐体外弧面30°–45°倾斜,循经操作3次。
  2. 点穴
    • 罐尖点按穴位,每穴“按-松”重复3次。
  3. 罐法
    • 走罐:涂润滑油后沿经络走罐3个来回;定罐:留罐5分钟。
  4. 刮痧
    • 罐口1/3弧面刮拭15–30次,方向由上向下/由内向外,至皮肤出痧。

四、安全规范

注意事项(第5章)​

  1. 操作轻柔,检查罐体完整性。
  2. 皮肤需完好无破损,刮痧后4–6小时禁沐浴、避冷风,多饮温水。
  3. 待痧斑消退后再行下次治疗。

禁忌症(第6章)​

  • 绝对禁忌​:结核病、传染病、心脏病、皮肤病、妊娠期、经期、外伤骨折。
  • 相对禁忌​:瘦弱者、中重度腰椎间盘突出者。

异常处理(第7章)​

  1. 烫伤/烧伤
    • 立即停止操作,暴露伤处,涂润滑油/烧伤膏。
  2. 水泡
    • 直径<5mm:自行吸收;
    • ≥5mm:消毒后抽液,外敷油纱保护。

五、附录

  • 附录A​:BADL量表(Barthel指数)
    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如进食、如厕、行走),分四级依赖程度。
  • 附录B​:VAS疼痛评分表(0–10分)
    • 0分:无痛;1–3分:轻度;4–6分:中度;7–10分:重度疼痛。

六、核心价值

  • 标准化意义​:推动牛角罐疗法的规范化、同质化及国际化。
  • 技术融合​:突破单一技法局限,结合推拿、刮痧、拔罐优势,提升疗效。
  • 安全性​:明确禁忌与异常处理流程,保障操作安全。

文件出处​: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2025年3月),标准实施日期2025年2月18日。


此标准为中医适宜技术提供了系统化的操作指南,尤其强调多技术协同应用及风险防控,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收藏本站 | 热门资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