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HWSHQ 07-2022 方舱医院后勤保障服务管理规范
- 名 称:T/SHWSHQ 07-2022 方舱医院后勤保障服务管理规范 - 下载地址2
- 类 别:团体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T/SHWSHQ 07-2022 方舱医院后勤保障服务管理规范》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核心目标: 规范方舱医院后勤保障服务管理,确保安全、高效运行,服务于防疫管控要求,预防院内感染,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安全。
适用范围: 利用公共场馆临时搭建/改造的新冠肺炎及类似传染病方舱医院的后勤保障服务。宿舍、酒店改造的方舱或隔离点可参照。
主要内容:
-
基础要求 (第4章)
- 原则: 安全第一,服务防疫管控。
- 执行: 落实政府指令、行业规范、防控要求,坚持有效防护与科学消杀并举。
- 分区管理: 员工宜分区管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避免工作交叉。
- 服务理念: 服务临床医疗,尊重患者隐私。
-
员工上岗要求 (第5章)
- 健康要求: 上岗前及工作期间需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符合健康要求。
- 培训要求: 上岗前必须培训合格,内容涵盖专业技能、个人防护、院感知识、消防安全等。
- 资质要求: 专业技术人员需具备相应资质。
- 个人防护 (核心内容):
- 分区选用 (表1): 根据工作区域(如污染区常规诊疗、污染区侵入性诊疗、患者入口、员工入口、生活区、采样检测、患者、司机等)详细规定了必须(+)或不需要(-)的防护用品(外科口罩/KN95/N95、套头式防护口罩、工作帽、手套、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面屏、鞋套/靴套)。严禁过度防护(如双层口罩、护目镜+面屏、防护服内加隔离衣等)。
- 穿脱规范:
- 基本原则: 在缓冲区穿脱;穿脱前后立即手卫生;一次性防护用品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非一次性用品按规定消毒。
- 穿戴流程 (图1): 手卫生 → 戴工作帽 → 戴防护口罩(做气密性试验) → 穿防护服(必要时先穿隔离衣) → 戴护目镜/面屏 → 戴手套 → 穿鞋套/靴套 → 手卫生。
- 脱卸流程 (图2): 手卫生 → 脱鞋套/靴套 → 手卫生 → 脱防护服(及隔离衣) → 手卫生 → 摘护目镜/面屏 → 手卫生 → 摘防护口罩 → 手卫生 → 摘工作帽 → 手卫生。
- 用品使用要求: 详细规定了口罩(正确佩戴、气密性、一次性使用、正确摘除)、手套(规范穿脱、破损更换、严禁复用/跨区、正确摘除)、防护服/隔离衣(规定区域穿脱、检查有效期/破损、污染更换、正确脱卸)的具体要求。
- 注: 强调脱卸顺序、动作缓慢、避免扬尘、场地要求(手卫生设施、废物袋)、随时手卫生。
-
管理与服务 (第6章) - 后勤保障核心
- 6.1 环境管理:
- 分区与通道: 严格执行“三区两通道”(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患者/工作人员通道、污物通道)。图示说明两种流线布局(同通道进出、不同通道进出)。潜在污染区功能设置要求。不同区域物品消毒后使用或处置要求。
- 消毒原则:
- 医护生活区与患者区消毒人员分开。
- 分区分类消毒,确保效果(浓度、时间、无死角)。
- 依据国标(GB 15982, WS/T 511, WS/T 512)和上海市《方舱医院消毒技术指引》进行消毒。
- 清洁消毒频次 (表3): 详细规定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各区域(卫生间、通道地面、门把手、开水间、盥洗间、病床单元、出入舱通道、储物间、垃圾房、电梯)的清洁次数、物表消毒次数、地面消毒次数及清洁标准。
- 室外环境消杀、蚊蝇灭杀。
- 预防性消毒: 通风(自然/机械)、空气消毒机、环境物体表面/常用物品日常清洁消毒、卫生间排风与消毒。
- 随时消毒: 针对污染随时进行的空气、物体表面、个人物品、地面、手、盥洗场所、厕所、垃圾、污水的消毒。
- 终末消毒: 患者离开后对床单元的彻底消毒。
- 流程:喷洒消毒30分钟 → 清理 → 物品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 顺序:物品清理 → 物品清洁(由洁到污、由里到外、由上而下、先去污再清洁:床头柜→储物柜→床架→周边物品) → 物表消毒。
- 6.1.6 医疗废物管理:
- 范围: 方舱内所有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均按医疗废物处理。
- 收集: 达3/4时密封(内层密封打结,外层鹅颈结+扎带),贴标签(类别、日期、单位、数量、交接人)。
- 转运:
- 密闭容器经污物通道至缓冲区。
- 容器外表喷洒≥1000mg/L含氯消毒剂,≥30分钟。
- 外部转运人员运至暂存间(缓冲区单向门开关,仅运送人员进出)。
- 暂存间管理:
- 标识清晰,分类存放,专业容器密闭。
- 日产日清,暂存≤48小时。消毒:≥2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2次/天;紫外线灯照射≥2次/天,≥30分钟/次。
- 设施状态:灭蝇灯常开;机械通风≥3次/天,≥30分钟/次;门窗锁闭,挡鼠板到位。
- 清运: 交指定单位,带容器清运(不二次分装),完整联单记录。清运后暂存间清洁消毒(喷洒+紫外线)。
- 6.2 运送管理:
- 工具消毒: 按污染区标准,换区即消毒,一次一消毒(≥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30分钟;有污染物先消毒再清洁)。
- 标本运送: 专人、专用工具、明显标识;疫源/非疫源接力运送;任务后工具消毒、人员卫生防护更换。
- 病患运送: 人员司机闭环管理;上岗前抗原+核酸;工作期间规范防护、健康监测;任务后工具消毒、人员卫生防护更换;暴露或异常及时处置报告。
- 6.3 秩序维护:
- 分区指引: 完善三区文字/颜色指引,有序管理人、物、车流。
- 人员管控: 未经批准外人不得进入。集中入院时安保维持秩序(指引路线、阻止无关人员靠近、提供帮助),防护等级同医护。
- 车辆管理:
- 凭证(出入证/报号审核)准入。
- 员工车辆:专门通道,清洁区停放。
- 运送病人/污染物车辆:专门通道,指定区域停放。
- 所有进车:车身、车轮喷洒消毒。
- 安全管理:
- 消防安全: 责任制与制度;应急照明消防设施可用,灭火器按GB 50140配置;室内外设消防应急柜(含必要防护品);应急消防队24小时备勤(培训灭火与防疫技能)。
- 电梯安全: 专人管理,确保运行;消毒时停梯警示;每日巡查≥2次。
- 用电安全: 线路穿管;床头插座限手机/照明充电,贴警示;禁私拉电线、私用大功率电器。
- 禁火与危品: 禁明火、室内吸烟;易燃易爆品(酒精等)限量单独存放;供氧设备远离火源。
- 安全疏散: 标志清晰畅通,地面/墙面增指示,贴引导图。
- 日常巡查: 专人每日巡查(用火用电、违章、出口、标志、应急照明、消防设施等),记录完整。巡查顺序与防护要求匹配。
- 6.4 设备设施管理:
- 供配电: 专人24小时值守,保障不间断供电;联系供电部门,做好停预案;突发停电15分钟内关键部位应急供电。
- 给排水: 专人值守保障畅通;每周巡查≥2次非清洁区截止阀防倒流;协助处理废水/粪水/排泄物。
- 暖通通风: 定期巡查记录排风/新风运行参数;定期更换/检查排风杀菌装置(高效过滤器、紫外线、高温);全空气系统应关回风、全新风运行;定期清洁消毒排风口。
- 医用气体: 规范操作巡视,检查压力并记录;压力异常及时对接供气单位。
- 日常维修: 工具分区配置存放,不得跨区使用;损坏件处置(无价值现场消杀废弃;可修复污染区件需消毒密封后外带);维修人员按区域等级防护。
- 6.5 餐饮管理:
- 基本要求: 过程管理(粗加工、烹饪、贮存、配餐、留样)防交叉污染;员工健康监测、核酸、防护;每日清洁卫生。
- 送餐服务: 专人统计人数;规定路线、时间、人员、车辆送餐;病患按床号分批分时无接触领取;医护/工作人员餐与病患餐分开放置标识。
- 餐厨垃圾: 设固定回收点;及时回收按医疗废物处置;专人负责,完整台账。
- 6.6 被服管理:
- 清洁区: 污衣袋打包送洗。
- 潜在污染区: 水溶性袋装→扎紧→套黄袋→交洗。
- 污染区: 原则上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若送洗:内外消杀→水溶性袋装→扎紧→入黄箱/袋→交洗。
- 出院患者被服:
- 床上用品(单、被套、枕套):参照感染性织物,≥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或 水溶性袋封装后机械清洗消毒+热力干燥。
- 床垫、被芯、枕芯:防水-消毒剂/湿巾擦拭;非防水-床单元消毒机/擦拭+手持高强度消毒灯。
- 6.7 人员管理:
- 后勤人员不得随意跨区走动。
- 转运司机、垃圾清运人员不得进入病区。
- 禁外卖、快递带入。
- 乘梯宜“一人一梯”,低区宜走楼梯。
- 所有人按防疫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
- 定期对特定区域员工进行心理疏导。
- 协助医护对病患进行心理疏导。
- 6.1 环境管理:
-
应急管理 (第7章 & 附录A)
- 原则: 识别风险,制定方案,建立制度,配备物资,建立联动机制。
- 预案体系: 制定停水停电、火灾、职业暴露、食物中毒、群体性事件、防台防汛等应急预案(附录A提供框架)。
- 响应流程: 事件发生→启动预案→有效控制→事后恢复与评估。
- 院感制度: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标准防护,落实职业暴露等事件的预防、应急措施、报告、跟踪。
- 附录A (应急预案要点):
- 停水停电: 备应急水源电源;及时报告;先期处置。
- 火灾: 报警(119,提供详细信息);切断电源燃气;初期灭火;疏散人群(广播引导);警戒引导;救治伤员;事后清理抢修评估。
- 职业暴露:
- 呼吸道暴露:清洁口腔/鼻腔→戴外科口罩离开。
- 锐器伤:挤血→冲洗→消毒→包扎。
- 防护服破损:立即离开污染区,按流程脱卸所有防护用品。
- 防护面屏脱落:未喷溅→就近手卫生→更换新面屏;发生喷溅→大量清水/生理盐水冲洗→撤离污染区脱卸更换外科口罩。
- 注: 均需及时报告。医疗机构组织风险评估(隔离观察、预防用药、心理疏导等)。高风险暴露按密接管理(隔离14天)。
- 食物中毒: 抢救/送医;统计可疑食物、进餐情况;保护现场和证据(剩食、排泄物);取样后封存清洗消杀污染区域。
- 群体性事件: 迅速到场;劝导疏散/分流;必要时请求公安处置;救治伤员;关照特殊人群防意外。
- 防台防汛: 要害部位放沙包;配电间接好潜水泵;漏水处设备防水;必要时安全停电;安全后恢复供电;配置应急电源。
-
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出制定依据(GB/T 1.1, GB 15982, GB 50140, WS/T 311, WS/T 511, WS/T 512, WS/T 653)。
-
参考文献: 提供重要补充依据(国家卫健委指南、上海市指引、上海市管理指南)。
总结: 该标准是方舱医院后勤保障服务的详细操作手册,核心是安全(人员安全、医疗安全、消防安全、设备安全)和感染控制(严格分区、规范防护、科学消杀、医疗废物管理)。它系统性地规定了从员工上岗、环境管理(含核心的三区两通道和医疗废物处置)、各类运送、秩序维护、设备运维、餐饮保障、被服处理、人员管理到应急处置等所有关键后勤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为方舱医院的高效、安全、有序运行提供了全面的技术和管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