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NAJX 005-2023 企业班组安全建设评估指南 > 下载地址1
T/NAJX 005-2023 企业班组安全建设评估指南
- 名 称:T/NAJX 005-2023 企业班组安全建设评估指南 - 下载地址1
- 类 别:团体标准规范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目录|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以下是对《企业班组安全建设评估指南》(T/NAJX 005-2023)核心内容的详细总结:
一、标准框架与定位
- 标准性质: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由内蒙古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协会发布。
- 目的:落实《安全生产法》,强化企业班组安全建设“三基”(基层、基础、基本功)体系,推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地。
- 适用范围:
- 强制适用:矿山、化工、危化品生产/经营(带仓储)、金属冶炼企业。
- 参照适用:其他行业企业及生产经营单位。
二、核心术语定义
- 企业班组:企业管理的最小行政单元,由协作完成特定任务的员工组成。
- 班组安全建设:企业为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效能采取的措施(如制度、活动)。
- 安全绩效:可测量的安全生产目标达成结果(如事故率、隐患整改率)。
- 持续改进:通过“PDCA”循环(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提升班组安全绩效。
- 关键角色:班组长(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员(不可由班组长兼任)。
三、评估核心要求
1. 评估基本要求
- 对象:企业班组安全建设整体情况。
- 依据:
- 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国家标准(如GB/T 33000)。
- 企业内部文件(制度、记录、影像资料)、创新成果及外部表彰。
- 原则:
- 公开透明:公开评估流程、方法及结果。
- 客观真实:以安全工作业绩为核心,避免主观因素。
- 示范引领:树立标杆班组,推广优秀经验。
- 方式:
- 资料分析:查阅制度文件、活动记录等。
- 人员访谈:与班组长、员工座谈。
- 考试抽查:随机测试安全知识掌握度。
- 现场检查:班前/后会、作业场所实地核查。
2. 评估内容(12个一级要素)
| 一级要素 | 分值 | 核心要求 |
|---|---|---|
| 活动场所 | 80分 | 固定场所符合安全距离、消防标准;实行定置化管理;资料摆放规范。 |
| 组织建设 | 70分 | 设立专职管理部门;明确班组长选聘机制;设置独立安全员;开展民主管理。 |
| 制度建设 | 100分 | 建立11项基础制度(如责任制、交接班、风险管控、应急管理等)。 |
| 现场作业 | 180分 | 持证上岗;作业前安全确认;特殊作业许可管理;实行6S管理;应急方案完备。 |
| 班组培训 | 90分 | 全员培训制度;班前/后会安全交底;新员工“师带徒”联保制度。 |
| 班组活动 | 50分 | 参与安全月活动;岗位达标竞赛;应急演练;安全文化活动。 |
| 职业健康 | 50分 | 作业环境达标;职业健康检查全覆盖;个体防护用品规范使用;防护设施维护。 |
| 隐患排查 | 130分 | 建立闭环管理制度;全覆盖排查;隐患治理需预案+专人监护;班后点评分析。 |
| 目标管理 | 60分 | 制定安全建设规划;分解目标到人;资金计划审批。 |
| 安全绩效 | 60分 | 建立奖惩机制;量化目标绩效与成果绩效;考核结果挂钩薪酬。 |
| 安全文化 | 50分 | 安全承诺全员签订;设置安全标识;利用宣传栏/新媒体宣贯;强化“我要安全”意识。 |
| 持续改进 | 80分 | 每半年评估1次;事故后重新考核;优化制度文件及流程。 |
| 加分项(创新成果) | 150分 | 获表彰奖励(最高50分);管理特色鲜明(最高50分);技术创新成果(最高50分)。 |
总分:1000分 + 150分(加分项)
四、评估标准与风险分级
- 评分规则:
- 每项扣分至0分为止,出现“0分项”直接判定高风险。
- 直接高风险情形(一票否决):
- 造成人员死亡或3人以上重伤;
- 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
- 其他重大影响事故。
- 风险等级:
得分区间 风险等级 0-700分 高风险 701-900分 中风险 901-1000分 低风险
五、实施流程
- 考核方法:
- 抽查同一车间/工种≥20%班组,取平均分。
- 持续改进:
- 每半年评估1次,分析制度有效性;
- 制定差异化改进措施(如高风险班组重点整改);
- 通过考核激励(奖优罚劣)推动常态化建设。
六、附录核心内容(评估标准表)
- 评分表结构:
- 二级指标:62项具体考核内容(如“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应急物资配备”)。
- 扣分细则:量化操作(例:无证上岗每人次扣10分;隐患未闭环每次扣20分)。
- 创新激励:管理特色、技术革新、外部表彰可额外加分(最高150分)。
总结要点
- 系统性框架:覆盖班组安全建设的场所、组织、制度、作业、文化等全维度。
- 量化导向:千分制评分+风险分级,突出可操作性。
- 动态闭环:通过“评估-改进-再评估”循环提升绩效。
- 创新驱动:设置加分项鼓励管理创新和技术突破。
- 强制约束:事故“一票否决”机制强化责任落实。
此标准为企业提供了班组安全建设的标准化路径,兼具规范性与灵活性,适用于高风险行业的精细化安全管理。
相关推荐
- T/GXAS 550-2023 工业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规范
- T∕CPMA 016-2020 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基本功能标准
- T/CWA 211-2022 水性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 T/CCUA 016-2021 超级计算数据中心设计要求
- T/CPARK 25-2022 电机转子动平衡试验技术规范
- T/CNTAC 204-2024 T/CWTA 2-2024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毛织物
- T/CNTAC 203-2024 T/CWTA 1-2024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毛纱线
- T/SXDZ 032-2020 井工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编制细则
- T/CFPA 003-2021 模块化消防救援方舱
- T/GWIA 001-2022 定制衣柜人因工效学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