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T/FSS 36-2024 额定电压1kV(Um=1.2kV)和3kV(Um=3.6kV)挤包绝缘无卤低烟电力电缆

  • 名  称:T/FSS 36-2024 额定电压1kV(Um=1.2kV)和3kV(Um=3.6kV)挤包绝缘无卤低烟电力电缆 - 下载地址1
  • 类  别:综合团体标准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目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资料介绍

ICS 29.060.20
CCS K 13
团体标准
T/FSS 36—2024
额定电压1 kV(Um=1.2 kV)和3 kV(Um=3.6kV)挤包绝缘无卤低烟电力电缆
Power cables with extruded insulation and halogen free low smoke for ratedvoltages from 1 kV (Um= 1.2 kV) up to 3 kV (Um=3.6 kV)
2024 - 08 - 28 发布2024 - 08 - 28 实施
佛山市佛山标准和卓越绩效管理促进会 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佛山市佛山标准和卓越绩效管理促进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佛山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山市深中标准质量研究中心、兴兆国际
有限公司、佛山市粤佳信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广东电缆厂有限公司、广东中宝电缆有限公司、广东金联
宇电缆实业有限公司、广东中联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双利电缆有限公司、广东珠江电线电缆有限公
司、广东新南达电缆实业有限公司、广东国博电缆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亚洲电器电缆科技有限公司、广
东华洋电缆实业有限公司、广东金科电缆实业有限公司、佛山市电线电缆行业协会、新辉业(澳门)发展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莫燕妮、方婷、植满溪、霍业凤、陈淑曲、王振远、唐波、李智棣、吴玉飞、
谢雷、李东升、黎文东、王迎欣、翟元辉、郭汉超、陈锦权、明光平、林宇恒、宋敬涛、赖静、何志伟、
陈锦权、何明、王乐、董有为、车路路、彭旺全、马宝辉、陈锦斌、陈子洋、余伟明、黄汉滨、邹宏栋、
单良波、梁家锋、钟艳、陈尚凤、吴晟。
T/FSS 36—2024
II
引 言
系列先进团体标准,佛山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并高于国家、行业标准,倡导“标准决定质量,只有
高标准才有高质量”理念,坚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定位,聚焦佛山重点产业优势产品,瞄准国内、
国际新技术和市场新需求,以先进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佛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充分
发挥制造业优势,以高标准引领大湾区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
和世界级城市群。
T/FSS 36—2024
1
额定电压1 kV(Um=1.2 kV)和3 kV(Um=3.6 kV)挤包绝缘无卤低烟电
力电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额定电压1 kV(Um=1.2 kV)和3 kV(Um=3.6 kV)挤包绝缘无卤低烟电力电缆的术语和定
义、电缆代号和产品表示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承诺。
本文件适用于配电网或工业装置中额定电压1 kV和3 kV固定安装的挤包绝缘无卤低烟电力电缆。
本文件不适用于特殊安装和运行条件的电缆,例如架空电缆、采矿工业、核电厂(安全壳内及其附近),
以及水下或船舶的电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951.1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
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
GB/T 2951.13—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3部分: 通用试验方法密度
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
GB/T 2951.14—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

GB/T 2951.2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
验方法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浸矿物油试验
GB/T 2951.3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
试验方法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
GB/T 3048.10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0部分:挤出护套火花试验
GB/T 3956 电缆的导体
GB/T 6995.3-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3部分: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T 6995.5-2008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5部分: 电力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
GB/T 12706.1—2020 额定电压1 kV(Um=1.2 kV)到35 kV(Um=40.5 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
1部分:额定电压1 kV(Um=1.2 kV)和3 kV(Um=3.6 kV)电缆
GB/T 17651.2 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第2部分:试验程序和要求
GB/T 18380.11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
试验试验装置
GB/T 18380.12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
试验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
GB/T 18380.13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3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
试验测定燃烧的滴落(物)/微粒的试验方法
T/FSS 36—2024
2
GB/T 18380.33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3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
直蔓延试验A类
GB/T 18380.34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4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
直蔓延试验B类
GB/T 18380.35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5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
直蔓延试验C类
GB/T 18380.36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6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
直蔓延试验D类
GB/T 19666—2019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
GB 31247—2014 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
GB/T 31248 电缆或光缆在受火条件下火焰蔓延、热释放和产烟特性的试验方法
JB/T 8137(所有部分) 电线电缆交货盘
IEC 60445 Basic and safety principles for man—machine interface, marking and
identification — Identification of equipment terminals, conductor terminations and
conductors
IEC 60724 Short—circuit temperature limits of electric cables with rated voltages of
1 kV (Um = 1,2 kV) and 3 kV (Um = 3,6 kV)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06.1—202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电缆代号和产品表示方法
4.1 代号
4.1.1 导体代号
第1种和第2种铜导体............................................................(T)省略
第5种铜导体.........................................................................R
铝导体..............................................................................L
4.1.2 绝缘代号
交联聚乙烯绝缘…...................................................................YJ
4.1.3 护层代号
聚烯烃护套…........................................................................Y
铅套................................................................................Q
注:护层代号包括内衬层和隔离套等。
4.1.4 铠装代号
双钢带铠装..........................................................................2
细圆钢丝铠装........................................................................3
粗圆钢丝铠装........................................................................4
T/FSS 36—2024
3
(双)非磁性金属带铠装...............................................................6
非磁性金属丝铠装......................................................。.............7
注1:非磁性金属带包括非磁性不锈钢带、铝或铝合金带等。若订货合同中未注明,采用何种非磁性金属带则由制造
方确定。
注2:非磁性金属丝包括非磁性不锈钢丝、铜丝或镀锡铜丝、铜合金丝或镀锡铜合金丝、铝或铝合金丝等。若订货
合同中未注明,采用何种非磁性金属丝则由制造方确定。
4.1.5 外护套代号
聚烯烃外护套…......................................................................3
4.1.6 燃烧特性代号
无卤................................................................................W
低烟................................................................................D
阻燃…..............................................................................Z
阻燃A类............................................................................ZA
阻燃B类............................................................................ZB
阻燃C类............................................................................ZC
阻燃D类............................................................................ZD
阻燃1级电缆(电线)..................................................................B1
4.2 产品表示方法
产品用型号(型号中有数字代号的电缆外护套,数字前的文字代号表示内护层)、规格(额定电压、
芯数、标称截面积)及本文件标准编号表示。
阻燃电缆产品的表示方法,应符合GB/T 19666规定。
示例1:无卤低烟阻燃C 类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烯烃护套电力电缆额定电压为0.6/1kV,3+1 芯,标称截
面积95 mm2,中性线截面积50 mm2,表示为:WDZC—YJY23—0.6/1 3×95+1×50 T/FSS 36—2024。
示例2:无卤低烟阻燃C 类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烯烃护套电力电缆额定电压为0.6/1 kV,4 芯标称截面
积240 mm2,表示为:WDZC—YJLY23—0.6/1 4×240 T/FSS 36—2024。
5 电压标示和材料
5.1 额定电压
应符合GB/T 12706.1—2020中4.1的规定。
5.2 绝缘混合料
绝缘混合料及其代号见表1。
表1 绝缘混合料
绝缘混合料代号
热固性
交联聚乙烯XLPE
T/FSS 36—2024
4
绝缘混合料电缆的导体最高温度见表2。
表2 绝缘混合料电缆的导体最高温度
绝缘混合料
导体最高温度

正常运行短路(最长持续5 s)
交联聚乙烯(XLPE) 90 250
表2中的温度由绝缘材料固有特性决定,使用这些数据计算额定电流时还应考虑其他因素。
例如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如电缆直接埋入地下,按表2中所规定的导体最高温度作连续负荷(100%
负荷因数)运行,电缆周围土壤的热阻系数经过一定时间后,会因干燥而超过原始值,因此导体温度可
能超过最高温度。如果能预料这类运行条件,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短路温度的导则可参照IEC 60724。
5.3 护套混合料
护套混合料电缆的导体最高温度见表3。
表3 护套混合料电缆的导体最高温度
护套混合料代号
正常运行导体最高温度

热塑性
无卤阻燃ST8 90
6 技术要求
6.1 导体
6.1.1 导体材料
应符合GB/T 12706.1—2020中第5章的规定。
6.1.2 导体电阻
每一根导体20 ℃时直流电阻不应超过GB/T 3956规定的相应最大值。标称截面积适用时,同心导体
的电阻也应符合GB/T 3956规定。
铝合金导体的导体直流电阻要求与相同标称截面积的铝导体一致。
6.2 绝缘
6.2.1 绝缘材料
6.2.1.1 绝缘应为表1 所列的一种挤包成型材料。
6.2.1.2 无卤电缆的绝缘应符合GB/T 12706.1—2020 中表5 规定。
6.2.1.3 在港澳地区售卖的电缆产品,绝缘导体颜色代码应符合IEC 60445。
6.2.2 绝缘厚度
6.2.2.1 绝缘标称厚度应符合GB/T 12706.1—2020 中6.2 的规定。
T/FSS 36—2024
5
6.2.2.2 每一段绝缘线芯,绝缘厚度测量值的平均值(按GB/T 12706.1—2020 附录B 修约到0.1 mm)
不应小于规定的标称厚度;最小测量值不应低于规定标称值的90%。
6.2.3 老化前后绝缘的机械性能试验要求
老化前后绝缘的机械性能均应符合表4规定。
表4 电缆绝缘机械性能试验要求(老化前后)
试验项目
(混合料代号见5.2)
单位
XLPE
0.6/1 kV 铜导体电缆其他电缆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见5.2) ℃ 90 90
老化前
抗张强度,最小N/mm2 13.0 13.0
断裂伸长率,最小% 250 250
空气烘箱老化后
无导体老化后
处理条件:
——温度℃ 135 135
——温度偏差K ±3 ±3
——持续时间h 168 168
抗张强度:
——老化后数值,最小N/mm2 — —
——变化率a,最大% ±20 ±20
断裂伸长率:
——老化后数值,最小— —
——变化率a,最大±20 ±20
带铜导体老化后抗张试验b
处理条件:
——温度℃ 150 —
——温度偏差K ±3 —
——持续时间h 168 —
抗张强度变化率a,最大% ±25 —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a,最大% ±25 —
带铜导体老化后弯曲试验(仅适用于不进行抗张试
验的试样)b
处理条件:
——温度℃ 150 —
——温度偏差K ±3 —
——持续时间h 240 —
试验结果无裂纹—
a 老化前后得出的中间值之差值除以老化前中间值,以百分数表示。
b 见GB/T 12706.1—2020 中18.5.2。
6.2.4 热固性绝缘特殊性能试验要求
T/FSS 36—2024
6
XLPE绝缘试验结果应符合表5规定。
表5 热固性绝缘特殊性能试验要求
试验项目
(混合料代号见5.2)
单位XLPE
热延伸试验
处理条件:
——空气温度(偏差±3 K) ℃ 200
——机械应力N/cm2 20
载荷下最大伸长率% 175
冷却后最大永久伸长率% 15
吸水试验
温度(偏差±2 K) ℃ 85
持续时间h 336
重量最大增量mg/cm2 1a
收缩试验
标志间长度L mm 200
处理温度(偏差±3 K) ℃ 130
持续时间h 1
最大允许收缩率% 4
a 对于密度大于1 g/cm3 的XLPE 应考虑吸水量增加大于1 mg/cm2。
6.3 多芯电缆的缆芯、内衬层和填充物
应符合GB/T 12706.1—2020第7章的规定。
6.4 单芯或多芯电缆的金属层
6.4.1 金属层的类型
6.4.1.1 金属层包括以下类型:
——金属屏蔽;
——同心导体;
——铅套;
——金属铠装。
6.4.1.2 金属层应由上述的一种或几种型式组成,包覆在多芯电缆的单独绝缘线芯上或单芯电缆上时
应是非磁性的。
6.4.2 金属屏蔽
应符合GB/T 12706.1—2020第9章的规定。
6.4.3 同心导体
应符合GB/T 12706.1—2020第10章的规定。
6.4.4 铅套
T/FSS 36—2024
7
6.4.4.1 应符合GB/T 12706.1—2020 第11 章的规定。
6.4.4.2 铅套最小厚度测量值应符合GB/T 12706.1—2020 中16.6.1 规定。
6.4.5 金属铠装
应符合GB/T 12706.1—2020第12章的规定。
6.5 外护套
6.5.1 概述
6.5.1.1 所有电缆都应具有外护套。
6.5.1.2 外护套通常为黑色,但也可按制造方和买方协议采用黑色以外的其他颜色,以适应电缆使用
的特定环境。
6.5.1.3 包覆在铠装、金属屏蔽或同心导体上的电缆外护套应经受GB/T 3048.10 规定的火花试验。
6.5.2 材料
6.5.2.1 外护套应为热塑性材料(无卤阻燃材料)。
6.5.2.2 如果要求在火灾时电缆能阻止火焰的蔓延、发烟少以及没有卤素气体释放,应采用无卤阻燃
型护套材料。无卤阻燃(ST8)电缆的外护套应符合GB/T 12706.1—2020 中表5 规定。
6.5.2.3 外护套材料应与表3 中规定的电缆运行温度相适应。
6.5.2.4 在特殊条件下(例如为了防白蚁)使用的外护套,可能有必要使用化学添加剂,但这些添加剂不
应包括对人类及环境有害的材料。
注:例如不希望采用的材料包括:氯甲桥萘(艾氏剂):1,2,3,4,10,10—六氯代—1,4,4a,5,8,8a—六氢化—1,4,5,8
—二甲桥萘、氧桥氯甲桥萘(狄氏剂):1,2,3,4,10,10—六氯代—6,7—环氧—1,4,4a,5,6,7,8,8a—八氢—1、4、
5、8—二甲桥萘、六氯化苯(高丙体六六六):1,2,3,4,5,6—六氯代—环乙烷γ异构体。
6.5.3 厚度
外护套标称厚度应符合GB/T 12706.1—2020中13.3的规定,厚度最小测量值应符合GB/T 12706.1
—2020中16.5.3规定。
6.5.4 老化前后非金属护套的机械性能试验要求
非金属护套机械性能试验要求应符合表6规定。
表6 非金属护套机械性能试验要求(老化前后)
试验项目
(混合料代号见5.3)
单位ST8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见5.3) ℃ 90
老化前
抗张强度,最小N/mm2 9.5
断裂伸长率,最小% 125
T/FSS 36—2024
8
表6 非金属护套机械性能试验要求(老化前后)(续)
试验项目
(混合料代号见5.3)
单位ST8
空气烘箱老化后
处理条件:
——温度(偏差±2 K) ℃ 100
——持续时间h 168
抗张强度:
——老化后数值,最小N/mm2 9.5
——变化率a,最大% ±35
断裂伸长率:
——老化后数值,最小% 100
——变化率a,最大% ±35
a 老化前后得出的中间值之差值除以老化前中间值,以百分数表示。
6.5.5 无卤护套特殊性能试验要求
应符合表7规定。
表7 无卤护套特殊性能试验要求
试验项目
(混合料代号见5.3)
单位ST8
高温压力试验
温度(偏差±2 K) ℃ 80
试验结果应符合GB/T 2951.31—2008 第8 章规定
低温性能试验a
直径<12.5 mm 的低温弯曲试验
温度(偏差±2 K) ℃ —15
哑铃片的低温拉伸试验
温度(偏差±2 K) ℃ —15
低温冲击试验
温度(偏差±2 K) ℃ —15
试验结果应符合GB/T 2951.14—2008 第8 章规定
吸水试验
温度(偏差±2 K) ℃ 70
持续时间h 24
最大增加重量mg/cm2 10
a 因气候条件,购买方可要求采用更低的温度。
6.6 成品电缆要求
6.6.1 尺寸要求
成品电缆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T/FSS 36—2024
9
——绝缘厚度要求,见本文件6.2.2;
——外护套厚度要求,见本文件6.5.3;
——挤包隔离套标称厚度应符合GB/T 12706.1—2020 中12.3.3 规定,厚度最小测量值应符合GB/T
12706.1—2020 中16.5.3 规定;
——挤包内衬层标称厚度应符合GB/T 12706.1—2020 中7.2.3 规定,厚度最小测量值应符合GB/T
12706.1—2020 中16.5.3 规定;
——铅套厚度要求,见6.4.4;
——铠装金属丝和金属带的尺寸应符合GB/T 12706.1—2020 中12.5、12.6、12.7 规定,实际测量
值应符合GB/T 12706.1—2020 中16.7.3 规定;
——金属屏蔽尺寸应符合GB/T 12706.1—2020 中9.2.3 的规定;
——绕包内衬层和(或)包带垫层总厚度应符合GB/T 12706.1—2020 中16.12.2 规定;
——外径:需要时测量。
6.6.2 电压试验要求
成品电缆进行电压试验后,绝缘应无击穿。
6.6.3 4 h 电压试验要求
成品电缆进行4 h电压试验后,绝缘应无击穿。
6.6.4 额定电压1.8/3(3.6) kV 电缆的冲击电压试验要求
每根电缆绝缘线芯应承受正负各十次冲击电压后不击穿。
6.6.5 绝缘电阻
环境温度(20 ℃)下和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下的绝缘电阻见表8。
表8 电缆绝缘的电气型式试验要求
试验项目和试验条件
(混合料代号见5.2)
单位XLPE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见5.2) ℃ 90
体积电阻率ρ:
——20 ℃ Ω•cm —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Ω•cm 1012
绝缘电阻常数Kⅰ:
——20 ℃ MΩ•km —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MΩ•km 3.67
6.6.6 成品电缆段的附加老化试验
老化前和老化后抗张强度与断裂伸长率中间值的变化率(见本文件6.2.3和6.5.4)不应超过空气烘
箱老化后的规定值。绝缘的规定值见表4,非金属护套的规定值见表6。
6.6.7 特殊弯曲试验
T/FSS 36—2024
10
试验应在额定电压0.6/1 kV有统包金属层并且金属带直接绕包在缆芯上且省略内衬层的多芯电缆
上进行。
试验后应无击穿,外护套无裂纹。
6.6.8 无卤性能
6.6.8.1 B1 级阻燃电缆应符合GB 31247-2014 中5.4 规定的a1 级,电导率≤2.5 μs/mm 且pH≥4.3
(仅适用于具有阻燃1 级的电线电缆)。
6.6.8.2 其他电缆应符合GB/T 19666-2019 中6.3 的规定。
6.6.9 低烟性能
6.6.9.1 B1 级阻燃电缆的最小透光率应≥60%(仅适用于具有阻燃1 级的电线电缆)。
6.6.9.2 其他电缆应符合GB/T 19666-2019 中6.4 的规定。
6.6.10 阻燃性能(仅适用于有阻燃性能的电缆)
6.6.10.1 单根阻燃性能应符合GB/T 19666-2019 中6.1.1 的规定。
6.6.10.2 成束阻燃性能应符合表9 的要求。
表9 成束阻燃性能
代号
试样非金属材料体积
L/m
供火时间
min
合格指标试验方法
ZA 7 40
试样上的炭化范围不应超
过喷灯底边以上2.0m
GB/T 18380.33
ZB 3.5 40 GB/T 18380.34
ZC 1.5 20 GB/T 18380.35
ZDa 0.5 20 GB/T 18380.36
a 适用于外径小于或等于12mm 的小电线电缆或光缆以及导体标称截面积小于或等于35 mm2的电线电缆。
6.6.10.3 B1 级阻燃电缆应符合GB 31247-2014 中第4 章B1 级的规定,1200s 内无燃烧滴落物/微粒。
(仅适用于具有阻燃1 级的电线电缆)
6.7 标志
6.7.1 电缆护套上应有制造厂商名称、产品型号规格及额定电压的连续标志。标志可采用印刷标志,
也可采用压痕标志。标志应字迹清楚、容易辨认,耐擦。
6.7.2 成品电缆标志应符合GB/T 6995.3-2008 规定。
6.7.3 电缆不进行线芯识别。当用户要求时,电缆绝缘线芯标志应符合GB/T 6995.5-2008 规定。
7 试验方法
7.1 试验条件
应符合GB/T 12706.1—2020第14章的规定。
7.2 导体
7.2.1 导体检查
T/FSS 36—2024
11
按GB/T 12706.1—2020中16.4的规定进行。
7.2.2 导体电阻测量
按GB/T 12706.1—2020中15.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结果应符合6.1.2的规定。
7.3 绝缘
7.3.1 绝缘厚度测量
按GB/T 12706.1—2020中16.5规定取样和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6.2.2的规定。
7.3.2 老化前后绝缘的机械性能试验
按GB/T 12706.1—2020中18.5规定取样,进行老化处理、预处理和机械性能试验,试片老化前和老
化后的试验结果均应符合6.2.3的规定。
7.3.3 各种热固性绝缘特殊性能试验要求
7.3.3.1 XLPE 绝缘的热延伸试验
抽样和试验步骤按GB/T 2951.21—2008第9章规定进行,试验条件应符合表5规定,试验结果应符合
表5规定。
7.3.3.2 XLPE 绝缘的吸水试验
按GB/T 2951.13—2008中9.2规定取样和进行试验,试验条件应符合表5规定,试验结果应符合表5
规定。
7.3.3.3 XLPE 绝缘的收缩试验
按GB/T 2951.13—2008第10章规定取样和进行试验,试验条件应符合表5规定,试验结果应符合表5
规定。
7.4 多芯电缆的缆芯、内衬层和填充物
按GB/T 12706.1—2020第7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7.5 单芯或多芯电缆的金属层
7.5.1 金属屏蔽
按GB/T 12706.1—2020中16.7和16.10规定的方法进行。
7.5.2 同心导体
按GB/T 12706.1—2020第10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7.5.3 铅套
铅套厚度测量按GB/T 12706.1—2020中16.6规定进行试验。
7.5.4 金属铠装
按GB/T 12706.1—2020中16.7和16.11规定的方法进行。
T/FSS 36—2024
12
7.6 外护套
7.6.1 外护套厚度测量
按GB/T 12706.1—2020中16.5规定取样和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6.5.3的规定。
7.6.2 老化前后非金属护套的机械性能试验
按GB/T 12706.1—2020中18.6规定取样,进行老化处理、预处理和机械性能试验,试片老化前和老
化后的试验结果均应符合6.5.4的规定。
7.6.3 无卤护套特殊性能试验
7.6.3.1 无卤护套高温压力试验
按GB/T 2951.31—2008第8章规定进行高温压力试验,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见表7,试验结果应符合
表7规定。
7.6.3.2 无卤护套低温性能试验
按GB/T 2951.14—2008第8章规定取样和进行试验,试验温度见表7,试验结果应符合表7规定。
7.6.3.3 无卤护套吸水试验
按GB/T 2951.13—2008的9.2规定取样和进行试验,试验条件应符合表7规定,试验结果应符合表7
规定。
7.7 成品电缆试验
7.7.1 尺寸检验
尺寸检查项目及试验方法见表10。
表10 尺寸检查项目及试验
试验项目要求试验方法
绝缘厚度
6.6.1
7.3.1
外护套厚度7.6.1
非金属护套厚度测量(包括挤包隔离
套、挤包内衬层)
GB/T 12706.1—2020 中16.5
铅套厚度测量7.5.3
表10 (续)
试验项目要求试验方法
铠装金属丝和金属带的测量
6.6.1
7.5.4
金属屏蔽的测量7.5.1
绕包内衬层和(或)包带垫层总厚度的
测量
GB/T 12706.1—2020 中16.12
外径测量GB/T 2951.11—2008
7.7.2 电压试验
T/FSS 36—2024
13
按GB/T 12706.1—2020中15.3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6.6.2规定。
7.7.3 4 h 电压试验
按GB/T 12706.1—2020中17.4规定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6.6.3规定。
7.7.4 额定电压1.8/3(3.6)kV 电缆的冲击电压试验
按GB/T 12706.1—2020中17.5规定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6.6.4规定。
7.7.5 绝缘电阻测量
7.7.5.1 环境温度下的绝缘电阻测量
按GB/T 12706.1—2020中17.2规定取样和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6.6.5的规定。
7.7.5.2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下绝缘电阻测量
按GB/T 12706.1—2020中17.3规定取样和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6.6.5的规定。
7.7.6 成品电缆段的附加老化试验
按GB/T 12706.1—2020中18.7规定取样,进行老化处理和机械性能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6.6.6的
规定。
7.7.7 特殊弯曲试验
按GB/T 12706.1—2020中18.19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6.6.7规定。
7.7.8 无卤性能
按GB/T 19666-2019中6.3规定的方法进行。
7.7.9 低烟性能
按GB/T 17651.2 规定的方法进行。
7.7.10 阻燃性能
7.7.10.1 单根阻燃性能按GB/T 18380.11、GB/T 18380.12、GB/T 18380.13 规定的方法进行。
7.7.10.2 成束阻燃性能按GB/T 18380.33~GB/T 18380.36 规定的方法进行。
7.7.10.3 B1 级阻燃产品检验按GB 31247-2014 规定的方法进行,微粒等级按GB/T 31248 规定的方法
进行判定。
7.8 标志
目测。
8 检验规则
8.1 出厂检验
8.1.1 在出厂前,由制造方在成品电线电缆上进行的试验,检验项目为:
a) 导体电阻测量;
T/FSS 36—2024
14
b) 电压试验;
c) 标志。
8.1.2 出厂检验中的检验项目应在所有制造长度上进行。
8.2 抽样检验
8.2.1 抽样检验项目
抽样检验项目包括:
a) 导体检查(见7.2.1);
b) 尺寸检查(见7.7.1);
c) XLPE 绝缘的热延伸试验(见7.3.3.1)。
8.2.2 抽样试验频度
应符合GB/T 12706.1—2020中16.2规定。
8.2.3 复试
应符合GB/T 12706.1—2020中16.3规定。
8.3 型式试验
8.3.1 检验项目
8.3.1.1 电气型式试验
按GB/T 12706.1—2020第17章规定进行。
8.3.1.2 非电气型式试验
非电气型式试验项目见表11。
表11 非电气型式试验
试验项目
(混合料代号见5.2 和5.3)
绝缘护套
XLPE ST8
尺寸
厚度测量× ×
机械性能(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老化前× ×
空气烘箱老化后× ×
成品电缆段老化后× ×
热塑性能
高温压力试验(凹痕) — ×
低温性能试验— ×
其他各类试验
热延伸试验× —
吸水实验× ×
收缩试验× —
T/FSS 36—2024
15
表11 非电气型式试验(续)
试验项目
(混合料代号见5.2 和5.3)
绝缘护套
XLPE ST8
燃烧特性试验
电缆的单根阻燃试验(要求时) — a
电缆的成束阻燃试验— a
烟密度试验— ×
酸气含量试验× ×
pH 值和电导率× ×
氟含量试验× ×
B1 级燃烧性能试验(要求时)
火焰蔓延b b
热释放速率峰值b b
受火1200 s 内的热释放总量b b
燃烧增长速率指数b b
产烟速率峰值b b
受火1200 s 内的产烟总量b b
垂直火焰蔓延b b
注1:×表示型式试验项目。
注2:—表示不适用。
a 仅当制造商申明电缆有阻燃特性时进行。
b 仅当制造商申明电缆达到B1 级燃烧性能时进行。
8.3.2 进行型式试验的条件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要进行型式试验:
a) 正式生产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
b) 电线电缆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
d)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e) 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型式试验时。
8.3.3 判定依据
所有型式试验项目检测合格,则判定该批次产品合格,任一项目检验不合格则判定该批次产品不合
格。
8.4 安装后电气试验
按GB/T 12706.1—2020第19章规定进行。
9 包装、运输、贮存
9.1 包装
T/FSS 36—2024
16
9.1.1 交货长度
9.1.1.1 允许长度不小于10 m 的短段交货,其数量应不超过交货总长度的10%。
9.1.1.2 根据双方协议允许任何长度交货。
9.1.1.3 长度计量误差应不超过+0.3%。
9.1.2 常规包装
9.1.2.1 成圈或成盘电缆(电线)应卷绕整齐,妥善包装。电缆盘应符合JB/T 8137(所有部分)的
规定。
9.1.2.2 每圈或每盘上应附有标签标明:
d) 制造厂名称;
e) 型号、规格[额定电压,单位为伏(V);芯数和导体标称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
f) 长度[单位为米(m)]重量[单位为千克(kg)];
g) 制造日期;
h) 标准编号;
i) 电缆盘正确旋转方向。
9.1.2.3 装箱时,箱体外壳上应标明:
a) 制造厂名称;
b) 型号、规格[额定电压,单位为伏(V)、芯数和导体标称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
c) 标准编号;
d) 箱体外形尺寸及重量[单位为千克(kg)];
e) 防潮、防掷标志。
9.1.2.4 出口产品的包装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9.2 运输
9.2.1 运输中不应从高处拋扔装有电缆的电缆盘,严禁机械损伤电缆。
9.2.2 在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上,电缆盘应置平放稳,并用适当的方法固定,防止碰撞或翻倒。
9.2.3 吊装包装件时,严禁几盘同时吊装。
9.3 贮存
成品电缆应放置在通风和无有害气体的场所,避免在露天存放,电缆盘不允许平放。
10 质量承诺
10.1 在用户遵守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自购买产品之日起,产品质保期3 年。期间若因
质量问题造成产品故障的,制造商应负责免费维修或更换。
10.2 如因操作不当或外部不可抗拒的因素所造成的非质量问题导致产品故障,或超过质保期的,制造
商应提供维修服务。
10.3 对客户反馈在2 4h 内做出响应。
收藏本站 | 热门资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