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T/EJCCCSE 139-2024 交调采集分析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 名  称:T/EJCCCSE 139-2024 交调采集分析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1
  • 类  别:综合团体标准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目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资料介绍

ICS 35.240.60
CCS R 86
团体标准
T/EJCCCSE 139—2024
交调采集分析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rmodulation acquisition and analysis devices
2024 - 12 - 18 发布2024 - 12 - 31 实施
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技术参数............................................................................ 2
5 技术要求............................................................................ 2
6 试验方法............................................................................ 4
7 检验规则............................................................................ 6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
T/EJCCCSE 139—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德鲁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德鲁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杰泰高科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图达通智
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探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
交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曙光、赵磊、齐忠原、王世玮、郑睿童、赵峰、王胜、韩文扬、孔祥国、陈
浩、黄文东、李滨、张培萌、高涵、宋宝华、徐宏鹃、冯贵凯。
T/EJCCCSE 139—2024
1
交调采集分析装置通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交调采集分析装置的技术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
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在道路上测量机动车交通参数的交通采集分析装置(以下简称“装置”)的生产和检
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 2423.3 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10 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 2423.17 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 2423.22 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5080.7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B 7247.1 激光产品的安全第1 部分:设备分类、要求
GB/T 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3 部分: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22040 公路沿线设施塑料制品耐候性要求及测试方法
GB/T 24726—2021 交通信息采集视频交通流检测器
GB 50689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JT/T 1008.1—2015 公路交通情况调查设备第1 部分: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交调采集分析装置traffic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device
在一定的时间或连续期间内,可发射人眼安全激光并对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交通信息等进行
采集、识别、分析,从而获得交通参数的自动检测设备。
点云point cloud
T/EJCCCSE 139—2024
2
以离散、不规则方式分布在三维空间中的点的集合。
水平视场角horizontal field angle
激光交通流检测器在水平范围下能够观测到的最大范围的夹角。
水平角分辨率horizontal angle resolution
在交调采集分析装置的点云中,水平方向上相邻探测点到点云三维坐标原点之间的连线所形成夹角。
垂直角分辨率vertical angle resolution
在交调采集分析装置的点云中,垂直方向上相邻探测点到点云三维坐标原点之间的连线所形成夹角。
车流量vehicle volume
统计时间内,通过检测断面的车辆数。
[来源:GB/T 24726—2021,3.3,有修改]
断面平均测速average section speed
统计时间内,通过检测断面的车辆瞬时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来源:GB/T 24726—2021,3.5,有修改]
检测断面detection section
装置所检测的道路横断面区域。
注:可按交通方向分为道路断面,按车道线分为车道断面。
4 技术参数
装置的激光传感器技术参数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传感器技术参数
项目技术参数
激光波长/nm 905或1550
最远探测距离/m ≥130
室外有效探测距离(10% 反射率)/m ≥70
垂直方向线数/(线/帧) ≥128
测距精度/cm ≤3
视场角/°
水平≥120
垂直≥25
角分辨率/°
水平≤0.16
垂直≤0.54
激光安全应符合GB 7247.1 中Class 1 等级的规定。
5 技术要求
外观和机构
5.1.1 外观
T/EJCCCSE 139—2024
3
5.1.1.1 装置外壳上不应有明显凹痕、划伤及影响使用的变形、裂缝,镀层应光滑平整,颜色应均匀,
不应有皱纹、起泡和龟裂等缺陷。
5.1.1.2 装置机身上的铭牌、文字、符号应清晰、端正、牢靠,不易被磨损或擦除,在正常工作环境
中,整个寿命期间内不应脱落。文字、符号的内容应符合有关要求。
5.1.2 结构
5.1.2.1 装置结构应简单、牢固,满足使用要求,安装调节方便。
5.1.2.2 安装连接件应有足够强度,并应设置垂直、水平角度调节机构,以便于安装施工。其活动零
件应灵活、无卡滞现象,无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等缺陷。
检测精度
装置的交通情况检测精度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2 检测精度
项目要求
断面交通流量≥98%
地点车速≥95%
单车类型a识别
中小客车≥95%
小型客车≥90%
大客车≥92%
中型货车≥90%
大型货车≥92%
特大型货车≥95%
集装箱车≥90%
a 车型分类应符合JT/T 1008.1—2015 中的规定。
电气安全
5.3.1 绝缘电阻
装置的电源接线端子与机壳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00 MΩ;在相对湿度91%~95%、温度40 ℃
的条件下经过48 h 的受潮预处理后,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 MΩ。
5.3.2 电气强度
装置的电源接线端子与机壳之间应能耐受频率为50 Hz,有效值500 V 正弦交流电压,历时1 min,
不应产生飞弧或击穿等现象。
5.3.3 接地与防雷
装置应按GB 50689 规定进行接地与防雷设计。应具有良好的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Ω;
宜采用防雷电和过电压保护措施,天线应处于避雷针保护范围之内。
可靠性
装置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不应小于30 000 h。
环境适应性
5.5.1 耐低温
设备在22.2 ℃、43%RH 环境,低温-40 ℃、12 V 供电持续24 h,点云应正常、无卡顿和闪烁。
5.5.2 耐高温
T/EJCCCSE 139—2024
4
装置在21.5 ℃、44%RH 环境,高温60 ℃、12 V 供电持续96 h,点云应正常,无卡顿和闪烁。
5.5.3 耐温度变化
装置应能耐受温度循环变化的影响,从室温放到已调节至规定值-40 ℃ 的低温试验箱内,当装置
在低温下达到温度稳定后,保持1 h,在2 min 内再转移到温度已调节到60 ℃ 的高温试验箱内,当
装置在高温下达到稳定后,保持1 h,在2 min 再转移到低温箱内,再开始第2 个循环,共进行5 次
循环,最后在高温中取出,在大气中温度恢复到室温后,装置应能启动并正常工作,逻辑正确并无其他
损坏。
5.5.4 耐湿热
装置应能在湿热条件为温度(40±2)℃、相对湿度93%±3% 的湿热试验中耐受48 h。试验过
程中,应能正常工作,逻辑正确。
5.5.5 耐盐雾腐蚀
装置的易腐蚀金属构件、外壳、印刷电路板及安装连接件,经过168 h 的耐盐雾腐蚀试验后,应
无明显锈蚀现象,金属构件应无锈点,印刷电路板经过24 h 自然晾干后应工作正常。
5.5.6 耐老化
直接受到日光辐照的漆类和塑料类材料的装置外壳及安装连接件应进行氙弧灯人工加速老化试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GB/T 22040 有关耐弧灯人工加速老化性能的要求。
5.5.7 耐机械振动
装置正常工作时,在振动频率2 Hz~150 Hz 的范围内按GB/T 2423.10 的方法进行扫频试验。在
2 Hz~9 Hz 时按位移控制,位移幅值3.5 mm(峰值7.0 mm);9 Hz~150 Hz 时按照加速度控制,加速
度为10 m/s。依次按照2 Hz、9 Hz、150 Hz、9 Hz、2 Hz 的顺序设置频率并作为一个循环,扫频速
率为每分钟一个倍频程,在三维空间经历20 个循环后,装置功能应正常,结构不受影响,零部件无松
动。
5.5.8 防护等级
装置外壳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B/T 4208 规定的IP67 。
电磁兼容性
5.6.1 静电放电抗扰度
对操作人员正常使用装置时可能接触的点和表面以及用户维修时可能接触的点进行静电放电抗扰
度试验,装置应工作正常。
5.6.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对装置的电源端口及数据接口进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装置应工作正常。
5.6.3 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对正常工作的装置进行辐射电磁场抗扰度试验,装置应工作正常。
6 试验方法
外观和结构
T/EJCCCSE 139—2024
5
明亮光线下,目测、实际操作进行检查。
检测精度
按JT/T 1008.1—2015 中6.11 的规定进行。
电气安全
6.3.1 绝缘电阻
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用经过检定的高阻测试仪在装置接插件的空置端子与机壳之间测量绝缘
电阻,测试电压为500 V。
6.3.2 电气强度
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用经过检定的电气强度测试仪在装置的空置接线端子与机壳之间测试电
气强度。电压从零逐渐增加到规定值500 V,此后保持1 min,再逐渐下降到零。试验期间应无击穿或
飞弧现象。
6.3.3 接地与防雷
用经过检定的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系统接地电阻,检查所装的避雷器、过电压保护器和接地线是否
符合GB 50689 的规定,装置应在外界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
可靠性
按GB/T 5080.7 的规定进行。
环境适应性
6.5.1 低温
按GB/T 2423.1 的规定进行。
6.5.2 高温
按GB/T 2423.2 的规定进行。
6.5.3 耐温度变化
按GB/T 2423.22 的规定进行。
6.5.4 耐湿热
按GB/T 2423.3 的规定进行。
6.5.5 耐盐雾腐蚀
按GB/T 2423.17 的规定进行。
6.5.6 耐老化
按GB/T 22040 的规定进行。
6.5.7 耐机械振动
按GB/T 2423.10 的规定进行。
6.5.8 防护等级
按GB/T 4208 的规定进行。
T/EJCCCSE 139—2024
6
电磁兼容性
6.6.1 静电放电抗扰度
确定试验等级2,按GB/T 17626.2 的规定进行。
6.6.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确定试验等级3,按GB/T 17626.4 的规定进行。
6.6.3 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确定试验等级2,按GB/T 17626.3 的规定进行。
7 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组批
以同一工艺、同一原辅材料生产的同一规格产品为一组批。
出厂检验
7.3.1 装置经质量检验部门出厂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7.3.2 出厂检验项目按表3 执行。
表3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出厂检验型式检验
外观和结构√ √
检测精度— √
电气安全√ √
可靠性— √
环境适应性— √
电磁兼容性— √
注:“√”为需要检验的项目;“—”为无需检验的项目。
7.3.3 当批量小于26 件时,应进行全数检验;当批量大于26 件时,进行抽样检验,抽样按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一次性抽样方案的规定进行,检验水平为Ⅱ,接收质量限(AQL)取6.5。
7.3.4 抽样检验时,若样本中发现不合格数小于等于接收数(Ac),则判定该批产品出厂检验合格;若
样本中发现的不合格数大于等于拒收数(Re),该判该批产品出厂检验不合格。
型式检验
7.4.1 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也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试制鉴定时;
b) 正式生产,如原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时;
c) 出厂检验的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d) 产品停产12 个月以上重新恢复生产时;
e) 行业主管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提出要求时。
7.4.2 型式检验项目按表3 执行。
7.4.3 型式检验应从出厂检验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抽取数量应满足检测要求。
T/EJCCCSE 139—2024
7
7.4.4 当型式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文件要求时,判型式检验合格。若检验结果有任何一项不符合本文
件要求时,允许加倍重新抽取样品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全部符合本文件要求时,判型式检验合格,否则
为不合格。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标志
8.1.1 产品标志
装置的标志应采用铭牌或直接喷刷、印字等形式。标志应清晰、易于识别且不易随自然环境的变化
而褪色、脱落。标志上应至少注明:
a) 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及商标;
b) 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及产地;
c) 输入额定频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d) 额定功耗;
e) 重量;
f) 产品编号;
g) 制造日期。
8.1.2 包装标志
包装贮存标识应符合GB/T 191 的规定,应有“注意防潮”“小心轻放”等标识,还应在装置的包
装箱上印刷以下内容:
a) 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及商标;
b) 产品名称及型号规格;
c) 产品批号及日期;
d) 重量;
e) 外形尺寸:长(mm)×宽(mm)×高(mm);
f)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 产品编号。
包装
8.2.1 外包装箱宜选择瓦楞纸箱,内部宜用聚氨酯泡沫板和塑料泡沫等材料缓冲,包装应牢固可靠,
能适应常用运输、装卸工具运送及装卸。
8.2.2 包装箱内应附有以下随行文件:
a) 产品合格证;
b) 产品使用说明书;
c) 装箱单;
d) 随机备用附件清单;
e) 产品技术说明、接线图、安装图。
运输
包装好的装置可用常规运输工具运输,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避免剧烈振动、雨雪淋袭、太阳曝晒接
触腐蚀性气体及机械损伤。
T/EJCCCSE 139—2024
8
贮存
8.4.1 应贮存在温度为-10 ℃~55 ℃、空气最大相对湿度小于90%、免受雨淋、无腐蚀性气体的环
境中。
8.4.2 存放装置的库房应清洁、通风、干燥、无酸碱及腐蚀性气体,周围应无强烈的机械振动及强磁
场作用。装置堆码下面铺垫的垫木高度不应少于100 mm。不应将化学物品、潮湿物品与产品同库贮存。
产品距离四壁不应少于0.5 m、距离取暖设备不应少于1 m。
收藏本站 | 热门资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