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SZRCA 006-2023 机器人特种线缆无氧铜导线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2
T/SZRCA 006-2023 机器人特种线缆无氧铜导线技术规范
- 名 称:T/SZRCA 006-2023 机器人特种线缆无氧铜导线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2
- 类 别:综合团体标准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目录|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ICS 29 060 010
CCS 00
团体标准
T/SZRCA 006—2023
机器人特种线缆无氧铜导线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for oxygen free copper conductor of robot special cable
2023 - 12 - 12 发布2023 - 12 - 20 实施
深圳市机器人特种线缆行业协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作为团体标准化文件编写时规定的纲领性文件,本标准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
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深圳市机器人特种线缆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中臻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金泰科环保线缆有限公司、新雅电线电缆(深
圳)有限公司、太阳电线(东莞)有限公司、东莞市领康特种导体有限公司、广州番禺电缆集团有限公
司、深标机器人检测与评定技术服务(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优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超云、张海斌、颜家军、白翠东、左新明、卢广业、乔森、斯红超、黄湘赣
T/SZRCA 006—2023
2
机器人特种线缆无氧铜导线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工圆铜线的型号、规格、材料、尺寸、机械性能、电性能、交货要求及包装
等。本标准适用于制造电线电缆及电机电器用的圆铜线。
本标准包括的资料性附录提供了补充信息,包括电阻测量的温度校正系数(附录B)和圆形导体的
尺寸范围(附录C)。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900.10-2013 电工术语电缆(IEC 60050-461:2008,IDT)
GB/T 3048. 2 — 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2 部分:金属导体材料
电阻率试验(IEC 60468:1974,MOD)
GB/T 3048.4—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 3952 — 2008 电工用铜线坯
GB/T 3956—2008 电缆的导体(IEC 60228:2004,IDT)
GB/T 4909.2—2009 裸电线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
GB/T 4909.3—2009 裸电线试验方法第3 部分:拉力试验
GB/T 4910— 2022 镀锡圆铜线
GB/T 3953-2009 电工圆铜线(本规范中引用标准参数)
GB/T 8170 — 1987 数值修约规则
JB/T 8137(所有部分)电线电缆交货盘
团体标准T/SZRCA 002-2022 机器人特种线缆测试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金属镀层metal-coated
镀有合适金属的薄镀层,如锡或锡银。(金属镀层常用的有“镀锡”“镀银”)
3.2
标称截面积nominal cross-sectional area
确定导体特定尺寸的数值,但并不受直接测量影响。
注:本标准中导体的每个特定尺寸应符合最大电阻值的要求。
4 分类
导体共分四种:第1种、第2种、第5种和第6种。第1种和第2种导体用于固定敷设的电缆中。第5种
和第6种导体用于软电缆和软线中,也可用于固定敷设。
——第1种:实心导体;
——第2种:绞合导体;
——第5种:软导体;
——第6种:比第5种更柔软的导体。
T/SZRCA 006—2023
3
5 材料
导体应采用符合GB/T 3952- 2008 规定的铜线坯制造。
6 圆铜线与绞合圆形导体
6.1 圆铜线(第1 种)
6.1.1 结构
a) 圆铜线导体(第1 种)应由第5 章规定的材料之一构成;
b) 导体应为圆形截面
6.1.2 电阻
按第9 章测定的20℃时每种导体的电阻值不应超过表5 规定的最大值。
6.1.3 圆铜线型号
实心导体型号见表1 。
表1 圆铜线型号及状态
型号名称
T R 软圆铜线
T Y 硬圆铜线
T Y T 特硬圆铜线
6.1.4 规格
圆铜线的规格用标称直径表示,其范围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圆铜线的规格
型号规格范围/mm
T R 0.020-14.00
T Y 0.020-14.00
T Y T 1.50-5.00
6.1.5 表示方法
圆铜线用型号、直径及本标准编号表示。
示例:硬圆铜线标称直径2.00 mm,表示为TY-2.00 T/SZRCA 006-2023
6.1.6 尺寸偏差
6.1.6.1 圆铜线标称直径的偏差应符合表3 规定。
表3 圆铜线的标称直径单位:mm
标称直径d 偏差
0.020-0.040 ±0.0005
0.041-0.100 ±0.001
0.110-0.200 ±0.0015
0.210-0.300 ±0.002
T/SZRCA 006—2023
4
表3 圆铜线的标称直径单位:mm(续)
标称直径d 偏差
0.310-0.500 ±0.003
0.510-1.000 ±0.004
1.100-14.00 ±1%da
a 计算时标称直径0.401 mm- 1.000mm 者保留三位小数;大于1.000 mm 者保留两
位小数,均按GB/T 8170 — 1987 的有关规定修约
6.1.6.2 圆铜线垂直于轴线的同一截面上测得的最大和最小直径之差(f 值) 应不超过标称直径偏差
的绝对值。
6.1.7 机械性能
圆铜线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4 规定。标称直径介于所列紧/邻两个数值之间时,应采用较大标称直
径值的相应性能。
表4 圆铜线的机械性能
规格
mm
公差
mm
伸长率
>%
导电率
>%
抗拉强度/
(N/mm2)
0.02 ±0.0005 10% 98 421
0.03 ±0.0005 12% 98 421
0.04 ±0.0005 15% 98 421
0.05 ±0.001 16% 98 421
0.06 ±0.001 16% 98 421
0.08 ±0.001 18% 98 421
0.10 ±0.001 20% 98 421
0.12 ±0.0015 20% 98 421
0.127 ±0.0015 20% 98 421
0.14 ±0.0015 20% 98 421
0.15 ±0.0015 20% 98 421
0.16 ±0.0015 20% 98 421
0.18 ±0.0015 20% 98 421
0.20 ±0.002 23% 98 420
0.224 ±0.002 23% 98 420
0.24 ±0.002 23% 98 420
T/SZRCA 006—2023
5
表4 圆铜线的机械性能(续)
规格
mm
公差
mm
伸长率
>%
导电率
>%
抗拉强度/
(N/mm2)
0.254 ±0.002 23% 98 420
0.26 ±0.002 25% 98 420
0.28 ±0.002 25% 98 420
0.30 ±0.002 25% 98 419
0.32 ±0.003 25% 99.3 419
0.34 ±0.003 25% 99.3 419
0.36 ±0.003 25% 99.3 418
0.38 ±0.003 25% 99.3 418
0.40 ±0.003 25% 99.3 417
0.45 ±0.003 25% 99.3 417
0.50 ±0.003 25% 99.3 416
注:如果按表中规格“伸长率值”表明为软态;“抗张强度值”表明为硬态,故应标明“软态”“硬态”
6.2 非紧压绞合圆形导体(第2 种)
6.2.1 结构
a) 非紧压绞合圆形导体(第2 种)应由第5 章规定的材料之一构成;
b) 每根导体的单线应具有相同的标称直径;
c) 每根导体的单线数量不应小于表26 规定的相应的最小值。
6.2.2 电阻
按第9章测定的20℃时每种导体的电阻值不应超过表6规定的最大值。
6.3 紧压绞合圆形导体和绞合成型导体(第2 种)
6.3.1 结构
a) 紧压绞合圆形导体和绞合成型导体(第2 种)应由第5 章规定的材料之一构成。绞合成型的
铜导体的标称截面积不应小于25 mm2 ;
b) 同一导体内不同单线的直径之比应不大于2;
c) 每种导体内的单线数量应不少于表6 给出的相应最小值。
注:这一要求适用于紧压前由圆形单线组成的导体,而非预制成型的单线组成的导体。
6.3.2 电阻
按第7章测定的20 ̊C时每种导体的电阻值不应超过表6规定的最大值
7 软导体(第5 种和第6 种)
7.1 结构
a) 软导体(第5 种和第6 种)应由不镀金属或镀金属的退火铜线,或铜箔丝构成;
b) 每根导体中的单线应具有相同的标称直径;
c) 每种导体中的单线直径不应超过表7 或表8 规定的相应的最大值。
7.2 电阻
T/SZRCA 006—2023
6
按第9 章测定的20℃时每种导体的电阻值不应超过表8 规定的最大值。
8 符合第6 章和第7 章要求的检验
按照6.1.1、6.2.2、6.3.1和7.1的要求,应用可行的检査和测量方法对电缆成品进行检验。
按照6.1.2、6.2.2、6.3.2和7.2的要求,应按附录A进行测量,并按表A. 1的温度校正系数进行修正。
表5 单芯和多芯电缆用第1 种实心导体
标称截面积/
mm2
20℃时导体最大电阻/(Ω/km)
圆形退火铜导体备注(结构)
不镀金属镀金属
0.014 1306.1 1402.2 规格*根数代表:7/0.05
0.02 909.8 967.2 规格*根数代表:7/0.06
0.024 740.5 795 规格*根数代表:19/0.04
0.03 586.2 629.4 规格*根数代表:6/0.08
0.038 481.2 516.6 规格*根数代表:19/0.05
0.054 331.8 356.3 规格*根数代表:19/0.06
0.065 270.6 290.5 规格*根数代表:13/0.08
0.08 221.5 231.5 规格*根数代表:7/0.12
0.09 197.5 206.5 规格*根数代表:7/0.127
0.1 178.5 185.1 规格*根数代表:19/0.08
0.12 165.1 153.8 规格*根数代表:41/0.06
0.14 134.5 129.6 规格*根数代表:50/0.06
0.16 112 117 规格*根数代表:20/0.10
0.2 87.6 94 规格*根数代表:72/0.06
0.22 78.2 83.9 规格*根数代表:45/0.08
0.28 62.8 67.4 规格*根数代表:56/0.08
0.32 56.3 60.4 规格*根数代表:112/0.06
0.38 46.3 49.7 规格*根数代表:76/0.08
0.5 35.2 37.8 规格*根数代表:100/0.08
0.75 23.9 24.9 规格*根数代表:42/0.15
1 17.6 18.9 规格*根数代表:200/0.08
1.3 13.5 14.1 规格*根数代表:115/0.12
1 17.6 18.9 规格*根数代表:200/0.08
1.3 13.5 14.1 规格*根数代表:115/0.12
2.5 7.28 7.61 规格*根数代表:7*7/0.25
4 4.46 4.58 规格*根数代表:7*7/0.32
6.3 2.84 2.92 规格*根数代表:7*7/0.40
T/SZRCA 006—2023
7
表6 单芯和多芯电缆用第2 种绞合导体
标称截面积/
mm2
导体的最少单线数量20℃时导体最大电阻/(Ω/km)
圆形紧压圆形成型退火铜导体
铜铜铜不镀金属单线镀金属单线
0. 5 7 — 一35.2 37.8
0. 75 7 一一23.9 24. 9
1.0 7 一一17.6 18.9
1. 3 7 6 一13.5 14.1
2.5 7 6 一7.28 7.61
4 7 6 一4. 46 4. 58
6.3 7 6 一2.84 2.92
10 7 6 一1.75 1.84
16 7 6 一1. 15 1.16
25 7 6 6 0.727 0.734
35 7 6 6 0.524 0.529
50 19 6 6 0.387 0.391
70 19 12 12 0.268 0.270
95 19 15 15 0.193 0.195
120 37 18 18 0.153 0.154
150 37 18 18 0.124 0.126
185 37 30 30 0,099 1 0.100
240 37 34 34 0.075 4 0.076 2
300 61 34 34 0. 060 1 0.060 7
400 61 53 53 0. 047 0 0. 047 5
500 61 53 53 0.036 6 0. 036 9
630 91 53 53 0. 028 3 0.028 6
800 91 53 一0.022 1 0.022 4
1 000 91 53 一0.017 6 0. 017 7
T/SZRCA 006—2023
8
表7 导体结构参数
导体截面(mm2) 普通结构柔性结构高柔结构特柔结构
0.05 7/0.10 11/0.08 28/0.05 28/0.05+抗拉丝
0.06 7/0.11 13/0.08 33/0.05 33/0.05+抗拉丝
0.08 7/0.127 17/0.08 42/0.05 42/0.05+抗拉丝
0.14 7/0.16 30/0.08 72/0.05 72/0.05+抗拉丝
0.22 11/0.16 44/0.08 112/0.05 112/0.05+抗拉丝
0.34 17/0.16 68/0.08 7/25/0.05 7/25/0.05+抗拉丝
0.50 26/0.16 105/0.08 7/38/0.05 7/38/0.05+抗拉丝
0.8 16/0.254 7/23/0.08 7/59/0.05 7/59/0.05+抗拉丝
1.0 32/0.2 7/28/0.08 19/27/0.05 19/27/0.05+抗拉丝
1.3 26/0.254 7/37/0.08 19/35/0.05 19/35/0.05+抗拉丝
1.5 30/0.25 7/42/0.08 19/42/0.05 19/42/0.05+抗拉丝
2.0 41/0.254 19/59/0.08 19/54/0.05 19/54/0.05+抗拉丝
2.5 49/0.25 19/27/0.08 19/67/0.05 19/67/0.05+抗拉丝
4.0 82/0.254 19/42/0.08 19/110/0.05 19/110/0.05+抗拉丝
6.0 120/0.254 19/63/0.08 19/161/0.05 19/161/0.05+抗拉丝
10 7/29/0.254 19/105/0.08 19/269/0.05 19/269/0.05+抗拉丝
16 7/46/0.254 19/168/0.08 19/429/0.05 19/429/0.05+抗拉丝
注:抗拉丝可以为目前市场常见的特柔导体或尼龙丝、芳纶丝、铜箔丝、防弹丝等
T/SZRCA 006—2023
9
表8 单芯和多芯电缆用第6 种软铜导体
标称截面积/
mm2
导体内最大单线直径/
mm
20 C时导体最大电阻/(Ω/km)
不镀金属单线镀金属单线
0.5 0. 16 39 40.1
0.75 0.16 26. 0 26. 7
1 0.16 19.5 20
1.5 0.16 13.3 13.7
2.5 0.16 7.98 8.21
4 0.16 4.95 5.09
6 0.21 3.3 3.39
10 0.21 1.91 1.95
16 0.21 1.21 1.24
25 0.21 0.78 0.795
35 0.21 0.554 0.565
50 0.31 0.386 0.393
70 0.31 0.272 0.277
95 0.31 0.206 0.21
120 0.31 0.161 0.164
150 0.31 0.129 0.132
185 0.41 0.106 0.108
240 0.41 0.0801 0.081 7
300 0.41 0.0641 0.065 4
9 电性能
圆铜线的电阻率应符合表9规定
表9 圆铜线的电阻率
型号
电阻率ρ20(不大于)/
Ω • mm2/m
2.00 mm 以下2.00 mm 及以上
T R 0.017 241 0.017 241
TY, TYT 0.017 96 0.017 77
℃时的铜线物理参数应取下列数值:
密度………………………………………………………8.89 g/cm3
线膨胀系数………………………………………………0.000 017℃-1
电阻温度系数:
T/SZRCA 006—2023
10
TR 型………………………………………………………………………………0.00393℃-1
TY,TYT 型标称直径2.00 mm及以上……………………………………… 0.00381℃-1
标称直径2.00 mm 以下……………………………………… 0.00377℃ -1
10 外观
圆铜线表面应光洁,不应有与良好工业产品不相称的任何缺陷。
11 交货要求
11.1 圆铜线应成盘或成圈交货,每盘或每圈圆铜线应为一整根,不允许焊接或扭接,制造过程中的铜
杆和成品模前的焊接除外。
11.2 若需方无协议,每盘或每圈圆铜线的净重,标称直径为6.00 mm 及以下者,应符合表10 规定,
标称直径为6.00 mm 以上者,按双方协议质量交货。
根据供需双方协议,允许以任何质量的圆铜线交货。
表10 交货要求
标称直径/
mm
每根圆铜线质量(不小于)/ kg 短段
成盘成圈质量/kg 交货数量/kg
0.020-0.025 0.1 -
不小于标准质量的50% 不大于交货质量
0.026-0.035 0.2 -
0.036-0.049 - -
0.050-0.060 1.5 -
0.070-0.100 2.5 -
0.110-0.150 5 -
0.160-0.250 7 -
0.260-0.400 8.5 -
0.410-0.600 10 2.5
0.630-0.800 20 5
0.820-1.000 40 10
1.01-2.00 60 20
2.01-4.00 - 40
4.01-6.00 - 60
12 验收规则及试验方法
12.1 产品应由制造厂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每批出厂的产品应附有制造厂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T/SZRCA 006—2023
11
12.2 产品应按表11 规定进行检验。
表11 检验规则
序号检验项目本标准条文号验收规则试验方法
1 尺寸6 . 1 . 6 T, S GB / T 49 0 9 . 3 - 2 0 0 9
2 外观1 0 T, S 目测
3 机械性能6 . 1 . 7 T, S GB / T 49 0 9 . 3 - 2 0 0 9
4 电阻率9 T, S GB / T 30 4 8 . 2 - 2 0 0 7
5 质量1 1 . 2 T, S
12.3 每批按1%抽样,但不少于三盘(圈);批量较大时,不多于10 盘(圈) 。第一次试验结果有
不合格时,应取双倍数量的试样就不合格项目进行第二次试验,如仍有不合格时,则判该批不合格
13 包装及标志
13.1 圆铜线应卷绕整齐,妥善包装。成盘时,最后一层应与线盘侧板边缘保持适当的距离。
13.2 每圈或每盘圆铜线上应附有标签标明:
a) 制造厂名称;
b) 型号及规格;
c) 毛重及净重(kg);
d) 制造日期年月;
e) 本标准编号。
T/SZRCA 006—2023
12
A
A
附录A
(规范性)
电阻的测量
电缆应在试验场地放置足够长的时间,以确保使用提供的校正系数时,导体温度已经达到精确测定
电阻值允许的水平。
导体直流电阻的测量在整根电缆长度或软线上,或者在长度至少为1 m的电缆样品或软线上和室温
下进行,并记录测量时的温度。通过表A. 1提供的校正系数修正测量电阻值。
依据整根电缆的长度,而非单独的线芯或单线长度,计算每公里长度电缆的电阻值。
如果必要,应采用下列公式将电阻值修正到20℃时和1 km长度的电阻值。
式中:
t k ——表A. 1提供的温度校正系数;
20 R ——20 ℃时导体电阻,Ω /km;
t R ——导体测量电阻值Ω;
L——电缆长度,m。
表A.1 导体电阻值的温度校正系数化,校正,t:至20 "C 时的测量电阻值
1 2 1 2
测量时导体温度t 校正系数t k 测量时导体温度t 校正系数t k
°C 对所有导体°C 对所有导体
0 1.087 16 1.016
1 1.082 17 1.012
2 1.078 18 1.008
3 1.073 19 1.004
4 1.068 20 1.000
5 1.064 21 0.996
6 1.059 22 0. 992
7 1.055 23 0. 988
8 1.050 24 0.984
9 1.046 25 0.980
10 1.042 26 0.977
11 1.037 27 0. 973
12 1.033 28 0.969
13 1.029 29 0.965
14 1.025 30 0.962
15 1.020 31 0.958
T/SZRCA 006—2023
13
1 2 1 2
测量时导体温度t
°C
校正系数t k
对所有导体
测量时导体温度t
°C
校正系数t k
对所有导体
32 0. 954 37 0.936
33 0.951 38 0.933
34 0. 947 39 0.929
35 0. 943 40 0.926
36 0.940
注:校正系数Z值是根据20 °C时电阻-温度系数0. 004/K计算的。
温度校正系数的值在第2列中规定。它为近似值,但给出了足以达到在测量导体温度和电缆或软线长度的精度范围
内的实际值。
若要求铜的温度校正系数的更精确数值,可参考附录B。然而这些不应作为符合本标准电阻评价的
试验要求。
T/SZRCA 006—2023
14
B
B
附录B
(资料性)
温度校正系数的精确公式
a) 退火铜导体:不镀金属或镀金属
在以上所有情形中,t指测量时导体温度,单位℃
T/SZRCA 006—2023
15
C
C
附录C
(规范性)
圆形导体的尺寸范围导则
C.1 目标
本附录旨在为电缆和电缆连接器的制造商提供指导,以帮助确保导体与连接器的尺寸相匹配。它为
包括在本标准内的以下类型导体的尺寸范围提供导则。
a) 铜、铜合金的实心圆形导体(第1 种);
b) 铜、铜合金的圆形和紧压圆形绞合导体(第2 种);
c) 软铜导体(第5 种和第6 种)。
C.2 圆形铜导体的尺寸范围
圆形铜导体的直径应不超过表C. 1给出的值。
如果要求第1种圆形铜导体的最小直径,可参照表C. 3中实心圆形铝导体或铝合金导体的最小直径。
C.3 紧压绞合圆形导体尺寸范围
铜、铝和铝合金的紧压绞合圆形导体的尺寸范围应不超过表C. 2给出的最大值,且不小于其最小值。
对于非紧压绞合圆形铝导体或铝合金导体的例外情况,最大直径应不超过表C. 1中第3列给出的铜
导体的相应数值。
表C.1 圆形铜导体的最大直径一一实心、非紧压绞合和软导体
截面积/
mm2
固定敷设用电缆导体最大直径/mm 软导体
(第5 种和第6 种)最大直径/
实心导体(第1种) 绞合导体(第2 种) mm
0.5
0.75
1.0
1.5
2.5
4
6
10
16
70a
95a
120a
150a
185
240
300
400
500
0.9
1.0
1.2
1.5
1.9
2,4
2.9
3.7
4.6
9.4
11. 0
12. 4
13.8
15. 4
17.6
19.8
22. 2
1.1
L2
1.4
1.7
2.2
2.7
3.3
4.2
5.3
11.0
12. 9
14. 5
16.2
18.0
20. 6
23.1
26. 1
29.
1.1
1.3
1.5
1.8
2.4
3.0
3.9
5. 1
6.3
13. 1
15.1
17.0
19.0
21.0
24.0
27.0
31.0
35.0
注:软导体的数值对第5种和第6种导体均适用。
a 见5.1.1 b)。
CCS 00
团体标准
T/SZRCA 006—2023
机器人特种线缆无氧铜导线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for oxygen free copper conductor of robot special cable
2023 - 12 - 12 发布2023 - 12 - 20 实施
深圳市机器人特种线缆行业协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作为团体标准化文件编写时规定的纲领性文件,本标准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
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深圳市机器人特种线缆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中臻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金泰科环保线缆有限公司、新雅电线电缆(深
圳)有限公司、太阳电线(东莞)有限公司、东莞市领康特种导体有限公司、广州番禺电缆集团有限公
司、深标机器人检测与评定技术服务(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优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超云、张海斌、颜家军、白翠东、左新明、卢广业、乔森、斯红超、黄湘赣
T/SZRCA 006—2023
2
机器人特种线缆无氧铜导线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工圆铜线的型号、规格、材料、尺寸、机械性能、电性能、交货要求及包装
等。本标准适用于制造电线电缆及电机电器用的圆铜线。
本标准包括的资料性附录提供了补充信息,包括电阻测量的温度校正系数(附录B)和圆形导体的
尺寸范围(附录C)。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900.10-2013 电工术语电缆(IEC 60050-461:2008,IDT)
GB/T 3048. 2 — 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2 部分:金属导体材料
电阻率试验(IEC 60468:1974,MOD)
GB/T 3048.4—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 3952 — 2008 电工用铜线坯
GB/T 3956—2008 电缆的导体(IEC 60228:2004,IDT)
GB/T 4909.2—2009 裸电线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
GB/T 4909.3—2009 裸电线试验方法第3 部分:拉力试验
GB/T 4910— 2022 镀锡圆铜线
GB/T 3953-2009 电工圆铜线(本规范中引用标准参数)
GB/T 8170 — 1987 数值修约规则
JB/T 8137(所有部分)电线电缆交货盘
团体标准T/SZRCA 002-2022 机器人特种线缆测试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金属镀层metal-coated
镀有合适金属的薄镀层,如锡或锡银。(金属镀层常用的有“镀锡”“镀银”)
3.2
标称截面积nominal cross-sectional area
确定导体特定尺寸的数值,但并不受直接测量影响。
注:本标准中导体的每个特定尺寸应符合最大电阻值的要求。
4 分类
导体共分四种:第1种、第2种、第5种和第6种。第1种和第2种导体用于固定敷设的电缆中。第5种
和第6种导体用于软电缆和软线中,也可用于固定敷设。
——第1种:实心导体;
——第2种:绞合导体;
——第5种:软导体;
——第6种:比第5种更柔软的导体。
T/SZRCA 006—2023
3
5 材料
导体应采用符合GB/T 3952- 2008 规定的铜线坯制造。
6 圆铜线与绞合圆形导体
6.1 圆铜线(第1 种)
6.1.1 结构
a) 圆铜线导体(第1 种)应由第5 章规定的材料之一构成;
b) 导体应为圆形截面
6.1.2 电阻
按第9 章测定的20℃时每种导体的电阻值不应超过表5 规定的最大值。
6.1.3 圆铜线型号
实心导体型号见表1 。
表1 圆铜线型号及状态
型号名称
T R 软圆铜线
T Y 硬圆铜线
T Y T 特硬圆铜线
6.1.4 规格
圆铜线的规格用标称直径表示,其范围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圆铜线的规格
型号规格范围/mm
T R 0.020-14.00
T Y 0.020-14.00
T Y T 1.50-5.00
6.1.5 表示方法
圆铜线用型号、直径及本标准编号表示。
示例:硬圆铜线标称直径2.00 mm,表示为TY-2.00 T/SZRCA 006-2023
6.1.6 尺寸偏差
6.1.6.1 圆铜线标称直径的偏差应符合表3 规定。
表3 圆铜线的标称直径单位:mm
标称直径d 偏差
0.020-0.040 ±0.0005
0.041-0.100 ±0.001
0.110-0.200 ±0.0015
0.210-0.300 ±0.002
T/SZRCA 006—2023
4
表3 圆铜线的标称直径单位:mm(续)
标称直径d 偏差
0.310-0.500 ±0.003
0.510-1.000 ±0.004
1.100-14.00 ±1%da
a 计算时标称直径0.401 mm- 1.000mm 者保留三位小数;大于1.000 mm 者保留两
位小数,均按GB/T 8170 — 1987 的有关规定修约
6.1.6.2 圆铜线垂直于轴线的同一截面上测得的最大和最小直径之差(f 值) 应不超过标称直径偏差
的绝对值。
6.1.7 机械性能
圆铜线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4 规定。标称直径介于所列紧/邻两个数值之间时,应采用较大标称直
径值的相应性能。
表4 圆铜线的机械性能
规格
mm
公差
mm
伸长率
>%
导电率
>%
抗拉强度/
(N/mm2)
0.02 ±0.0005 10% 98 421
0.03 ±0.0005 12% 98 421
0.04 ±0.0005 15% 98 421
0.05 ±0.001 16% 98 421
0.06 ±0.001 16% 98 421
0.08 ±0.001 18% 98 421
0.10 ±0.001 20% 98 421
0.12 ±0.0015 20% 98 421
0.127 ±0.0015 20% 98 421
0.14 ±0.0015 20% 98 421
0.15 ±0.0015 20% 98 421
0.16 ±0.0015 20% 98 421
0.18 ±0.0015 20% 98 421
0.20 ±0.002 23% 98 420
0.224 ±0.002 23% 98 420
0.24 ±0.002 23% 98 420
T/SZRCA 006—2023
5
表4 圆铜线的机械性能(续)
规格
mm
公差
mm
伸长率
>%
导电率
>%
抗拉强度/
(N/mm2)
0.254 ±0.002 23% 98 420
0.26 ±0.002 25% 98 420
0.28 ±0.002 25% 98 420
0.30 ±0.002 25% 98 419
0.32 ±0.003 25% 99.3 419
0.34 ±0.003 25% 99.3 419
0.36 ±0.003 25% 99.3 418
0.38 ±0.003 25% 99.3 418
0.40 ±0.003 25% 99.3 417
0.45 ±0.003 25% 99.3 417
0.50 ±0.003 25% 99.3 416
注:如果按表中规格“伸长率值”表明为软态;“抗张强度值”表明为硬态,故应标明“软态”“硬态”
6.2 非紧压绞合圆形导体(第2 种)
6.2.1 结构
a) 非紧压绞合圆形导体(第2 种)应由第5 章规定的材料之一构成;
b) 每根导体的单线应具有相同的标称直径;
c) 每根导体的单线数量不应小于表26 规定的相应的最小值。
6.2.2 电阻
按第9章测定的20℃时每种导体的电阻值不应超过表6规定的最大值。
6.3 紧压绞合圆形导体和绞合成型导体(第2 种)
6.3.1 结构
a) 紧压绞合圆形导体和绞合成型导体(第2 种)应由第5 章规定的材料之一构成。绞合成型的
铜导体的标称截面积不应小于25 mm2 ;
b) 同一导体内不同单线的直径之比应不大于2;
c) 每种导体内的单线数量应不少于表6 给出的相应最小值。
注:这一要求适用于紧压前由圆形单线组成的导体,而非预制成型的单线组成的导体。
6.3.2 电阻
按第7章测定的20 ̊C时每种导体的电阻值不应超过表6规定的最大值
7 软导体(第5 种和第6 种)
7.1 结构
a) 软导体(第5 种和第6 种)应由不镀金属或镀金属的退火铜线,或铜箔丝构成;
b) 每根导体中的单线应具有相同的标称直径;
c) 每种导体中的单线直径不应超过表7 或表8 规定的相应的最大值。
7.2 电阻
T/SZRCA 006—2023
6
按第9 章测定的20℃时每种导体的电阻值不应超过表8 规定的最大值。
8 符合第6 章和第7 章要求的检验
按照6.1.1、6.2.2、6.3.1和7.1的要求,应用可行的检査和测量方法对电缆成品进行检验。
按照6.1.2、6.2.2、6.3.2和7.2的要求,应按附录A进行测量,并按表A. 1的温度校正系数进行修正。
表5 单芯和多芯电缆用第1 种实心导体
标称截面积/
mm2
20℃时导体最大电阻/(Ω/km)
圆形退火铜导体备注(结构)
不镀金属镀金属
0.014 1306.1 1402.2 规格*根数代表:7/0.05
0.02 909.8 967.2 规格*根数代表:7/0.06
0.024 740.5 795 规格*根数代表:19/0.04
0.03 586.2 629.4 规格*根数代表:6/0.08
0.038 481.2 516.6 规格*根数代表:19/0.05
0.054 331.8 356.3 规格*根数代表:19/0.06
0.065 270.6 290.5 规格*根数代表:13/0.08
0.08 221.5 231.5 规格*根数代表:7/0.12
0.09 197.5 206.5 规格*根数代表:7/0.127
0.1 178.5 185.1 规格*根数代表:19/0.08
0.12 165.1 153.8 规格*根数代表:41/0.06
0.14 134.5 129.6 规格*根数代表:50/0.06
0.16 112 117 规格*根数代表:20/0.10
0.2 87.6 94 规格*根数代表:72/0.06
0.22 78.2 83.9 规格*根数代表:45/0.08
0.28 62.8 67.4 规格*根数代表:56/0.08
0.32 56.3 60.4 规格*根数代表:112/0.06
0.38 46.3 49.7 规格*根数代表:76/0.08
0.5 35.2 37.8 规格*根数代表:100/0.08
0.75 23.9 24.9 规格*根数代表:42/0.15
1 17.6 18.9 规格*根数代表:200/0.08
1.3 13.5 14.1 规格*根数代表:115/0.12
1 17.6 18.9 规格*根数代表:200/0.08
1.3 13.5 14.1 规格*根数代表:115/0.12
2.5 7.28 7.61 规格*根数代表:7*7/0.25
4 4.46 4.58 规格*根数代表:7*7/0.32
6.3 2.84 2.92 规格*根数代表:7*7/0.40
T/SZRCA 006—2023
7
表6 单芯和多芯电缆用第2 种绞合导体
标称截面积/
mm2
导体的最少单线数量20℃时导体最大电阻/(Ω/km)
圆形紧压圆形成型退火铜导体
铜铜铜不镀金属单线镀金属单线
0. 5 7 — 一35.2 37.8
0. 75 7 一一23.9 24. 9
1.0 7 一一17.6 18.9
1. 3 7 6 一13.5 14.1
2.5 7 6 一7.28 7.61
4 7 6 一4. 46 4. 58
6.3 7 6 一2.84 2.92
10 7 6 一1.75 1.84
16 7 6 一1. 15 1.16
25 7 6 6 0.727 0.734
35 7 6 6 0.524 0.529
50 19 6 6 0.387 0.391
70 19 12 12 0.268 0.270
95 19 15 15 0.193 0.195
120 37 18 18 0.153 0.154
150 37 18 18 0.124 0.126
185 37 30 30 0,099 1 0.100
240 37 34 34 0.075 4 0.076 2
300 61 34 34 0. 060 1 0.060 7
400 61 53 53 0. 047 0 0. 047 5
500 61 53 53 0.036 6 0. 036 9
630 91 53 53 0. 028 3 0.028 6
800 91 53 一0.022 1 0.022 4
1 000 91 53 一0.017 6 0. 017 7
T/SZRCA 006—2023
8
表7 导体结构参数
导体截面(mm2) 普通结构柔性结构高柔结构特柔结构
0.05 7/0.10 11/0.08 28/0.05 28/0.05+抗拉丝
0.06 7/0.11 13/0.08 33/0.05 33/0.05+抗拉丝
0.08 7/0.127 17/0.08 42/0.05 42/0.05+抗拉丝
0.14 7/0.16 30/0.08 72/0.05 72/0.05+抗拉丝
0.22 11/0.16 44/0.08 112/0.05 112/0.05+抗拉丝
0.34 17/0.16 68/0.08 7/25/0.05 7/25/0.05+抗拉丝
0.50 26/0.16 105/0.08 7/38/0.05 7/38/0.05+抗拉丝
0.8 16/0.254 7/23/0.08 7/59/0.05 7/59/0.05+抗拉丝
1.0 32/0.2 7/28/0.08 19/27/0.05 19/27/0.05+抗拉丝
1.3 26/0.254 7/37/0.08 19/35/0.05 19/35/0.05+抗拉丝
1.5 30/0.25 7/42/0.08 19/42/0.05 19/42/0.05+抗拉丝
2.0 41/0.254 19/59/0.08 19/54/0.05 19/54/0.05+抗拉丝
2.5 49/0.25 19/27/0.08 19/67/0.05 19/67/0.05+抗拉丝
4.0 82/0.254 19/42/0.08 19/110/0.05 19/110/0.05+抗拉丝
6.0 120/0.254 19/63/0.08 19/161/0.05 19/161/0.05+抗拉丝
10 7/29/0.254 19/105/0.08 19/269/0.05 19/269/0.05+抗拉丝
16 7/46/0.254 19/168/0.08 19/429/0.05 19/429/0.05+抗拉丝
注:抗拉丝可以为目前市场常见的特柔导体或尼龙丝、芳纶丝、铜箔丝、防弹丝等
T/SZRCA 006—2023
9
表8 单芯和多芯电缆用第6 种软铜导体
标称截面积/
mm2
导体内最大单线直径/
mm
20 C时导体最大电阻/(Ω/km)
不镀金属单线镀金属单线
0.5 0. 16 39 40.1
0.75 0.16 26. 0 26. 7
1 0.16 19.5 20
1.5 0.16 13.3 13.7
2.5 0.16 7.98 8.21
4 0.16 4.95 5.09
6 0.21 3.3 3.39
10 0.21 1.91 1.95
16 0.21 1.21 1.24
25 0.21 0.78 0.795
35 0.21 0.554 0.565
50 0.31 0.386 0.393
70 0.31 0.272 0.277
95 0.31 0.206 0.21
120 0.31 0.161 0.164
150 0.31 0.129 0.132
185 0.41 0.106 0.108
240 0.41 0.0801 0.081 7
300 0.41 0.0641 0.065 4
9 电性能
圆铜线的电阻率应符合表9规定
表9 圆铜线的电阻率
型号
电阻率ρ20(不大于)/
Ω • mm2/m
2.00 mm 以下2.00 mm 及以上
T R 0.017 241 0.017 241
TY, TYT 0.017 96 0.017 77
℃时的铜线物理参数应取下列数值:
密度………………………………………………………8.89 g/cm3
线膨胀系数………………………………………………0.000 017℃-1
电阻温度系数:
T/SZRCA 006—2023
10
TR 型………………………………………………………………………………0.00393℃-1
TY,TYT 型标称直径2.00 mm及以上……………………………………… 0.00381℃-1
标称直径2.00 mm 以下……………………………………… 0.00377℃ -1
10 外观
圆铜线表面应光洁,不应有与良好工业产品不相称的任何缺陷。
11 交货要求
11.1 圆铜线应成盘或成圈交货,每盘或每圈圆铜线应为一整根,不允许焊接或扭接,制造过程中的铜
杆和成品模前的焊接除外。
11.2 若需方无协议,每盘或每圈圆铜线的净重,标称直径为6.00 mm 及以下者,应符合表10 规定,
标称直径为6.00 mm 以上者,按双方协议质量交货。
根据供需双方协议,允许以任何质量的圆铜线交货。
表10 交货要求
标称直径/
mm
每根圆铜线质量(不小于)/ kg 短段
成盘成圈质量/kg 交货数量/kg
0.020-0.025 0.1 -
不小于标准质量的50% 不大于交货质量
0.026-0.035 0.2 -
0.036-0.049 - -
0.050-0.060 1.5 -
0.070-0.100 2.5 -
0.110-0.150 5 -
0.160-0.250 7 -
0.260-0.400 8.5 -
0.410-0.600 10 2.5
0.630-0.800 20 5
0.820-1.000 40 10
1.01-2.00 60 20
2.01-4.00 - 40
4.01-6.00 - 60
12 验收规则及试验方法
12.1 产品应由制造厂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每批出厂的产品应附有制造厂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
T/SZRCA 006—2023
11
12.2 产品应按表11 规定进行检验。
表11 检验规则
序号检验项目本标准条文号验收规则试验方法
1 尺寸6 . 1 . 6 T, S GB / T 49 0 9 . 3 - 2 0 0 9
2 外观1 0 T, S 目测
3 机械性能6 . 1 . 7 T, S GB / T 49 0 9 . 3 - 2 0 0 9
4 电阻率9 T, S GB / T 30 4 8 . 2 - 2 0 0 7
5 质量1 1 . 2 T, S
12.3 每批按1%抽样,但不少于三盘(圈);批量较大时,不多于10 盘(圈) 。第一次试验结果有
不合格时,应取双倍数量的试样就不合格项目进行第二次试验,如仍有不合格时,则判该批不合格
13 包装及标志
13.1 圆铜线应卷绕整齐,妥善包装。成盘时,最后一层应与线盘侧板边缘保持适当的距离。
13.2 每圈或每盘圆铜线上应附有标签标明:
a) 制造厂名称;
b) 型号及规格;
c) 毛重及净重(kg);
d) 制造日期年月;
e) 本标准编号。
T/SZRCA 006—2023
12
A
A
附录A
(规范性)
电阻的测量
电缆应在试验场地放置足够长的时间,以确保使用提供的校正系数时,导体温度已经达到精确测定
电阻值允许的水平。
导体直流电阻的测量在整根电缆长度或软线上,或者在长度至少为1 m的电缆样品或软线上和室温
下进行,并记录测量时的温度。通过表A. 1提供的校正系数修正测量电阻值。
依据整根电缆的长度,而非单独的线芯或单线长度,计算每公里长度电缆的电阻值。
如果必要,应采用下列公式将电阻值修正到20℃时和1 km长度的电阻值。
式中:
t k ——表A. 1提供的温度校正系数;
20 R ——20 ℃时导体电阻,Ω /km;
t R ——导体测量电阻值Ω;
L——电缆长度,m。
表A.1 导体电阻值的温度校正系数化,校正,t:至20 "C 时的测量电阻值
1 2 1 2
测量时导体温度t 校正系数t k 测量时导体温度t 校正系数t k
°C 对所有导体°C 对所有导体
0 1.087 16 1.016
1 1.082 17 1.012
2 1.078 18 1.008
3 1.073 19 1.004
4 1.068 20 1.000
5 1.064 21 0.996
6 1.059 22 0. 992
7 1.055 23 0. 988
8 1.050 24 0.984
9 1.046 25 0.980
10 1.042 26 0.977
11 1.037 27 0. 973
12 1.033 28 0.969
13 1.029 29 0.965
14 1.025 30 0.962
15 1.020 31 0.958
T/SZRCA 006—2023
13
1 2 1 2
测量时导体温度t
°C
校正系数t k
对所有导体
测量时导体温度t
°C
校正系数t k
对所有导体
32 0. 954 37 0.936
33 0.951 38 0.933
34 0. 947 39 0.929
35 0. 943 40 0.926
36 0.940
注:校正系数Z值是根据20 °C时电阻-温度系数0. 004/K计算的。
温度校正系数的值在第2列中规定。它为近似值,但给出了足以达到在测量导体温度和电缆或软线长度的精度范围
内的实际值。
若要求铜的温度校正系数的更精确数值,可参考附录B。然而这些不应作为符合本标准电阻评价的
试验要求。
T/SZRCA 006—2023
14
B
B
附录B
(资料性)
温度校正系数的精确公式
a) 退火铜导体:不镀金属或镀金属
在以上所有情形中,t指测量时导体温度,单位℃
T/SZRCA 006—2023
15
C
C
附录C
(规范性)
圆形导体的尺寸范围导则
C.1 目标
本附录旨在为电缆和电缆连接器的制造商提供指导,以帮助确保导体与连接器的尺寸相匹配。它为
包括在本标准内的以下类型导体的尺寸范围提供导则。
a) 铜、铜合金的实心圆形导体(第1 种);
b) 铜、铜合金的圆形和紧压圆形绞合导体(第2 种);
c) 软铜导体(第5 种和第6 种)。
C.2 圆形铜导体的尺寸范围
圆形铜导体的直径应不超过表C. 1给出的值。
如果要求第1种圆形铜导体的最小直径,可参照表C. 3中实心圆形铝导体或铝合金导体的最小直径。
C.3 紧压绞合圆形导体尺寸范围
铜、铝和铝合金的紧压绞合圆形导体的尺寸范围应不超过表C. 2给出的最大值,且不小于其最小值。
对于非紧压绞合圆形铝导体或铝合金导体的例外情况,最大直径应不超过表C. 1中第3列给出的铜
导体的相应数值。
表C.1 圆形铜导体的最大直径一一实心、非紧压绞合和软导体
截面积/
mm2
固定敷设用电缆导体最大直径/mm 软导体
(第5 种和第6 种)最大直径/
实心导体(第1种) 绞合导体(第2 种) mm
0.5
0.75
1.0
1.5
2.5
4
6
10
16
70a
95a
120a
150a
185
240
300
400
500
0.9
1.0
1.2
1.5
1.9
2,4
2.9
3.7
4.6
9.4
11. 0
12. 4
13.8
15. 4
17.6
19.8
22. 2
1.1
L2
1.4
1.7
2.2
2.7
3.3
4.2
5.3
11.0
12. 9
14. 5
16.2
18.0
20. 6
23.1
26. 1
29.
1.1
1.3
1.5
1.8
2.4
3.0
3.9
5. 1
6.3
13. 1
15.1
17.0
19.0
21.0
24.0
27.0
31.0
35.0
注:软导体的数值对第5种和第6种导体均适用。
a 见5.1.1 b)。
相关推荐
- T/ZZB 0125-2016 光学防抖手机摄像模块
- T/GDPAWS 23-2023 应急救援救助帐篷 撑伞式帐篷
- T/CI 122-202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机械制动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 T/DZJN 84-2022 饮用水处理装置用隔膜增压泵
- T/CNTAC 203-2024 T/CWTA 1-2024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毛纱线
- T/QGCML 816-2023 高固体份环氧绝缘漆
- T/CEA 021-2024 电梯电磁式制动器
- T/CWA 211-2022 水性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 T/JSQA 186-2024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 输电和配电设备
- T/ZZB 3032-2023 锂电池用阻燃聚丙烯麦拉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