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SXSF 18-2025 软枣猕猴桃组织培养技术规程 > 下载地址2
T/SXSF 18-2025 软枣猕猴桃组织培养技术规程
- 名 称:T/SXSF 18-2025 软枣猕猴桃组织培养技术规程 - 下载地址2
- 类 别:食品团体标准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2]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目录|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资料介绍
ICS 65.020.40
CCS B 66 SXSF
团体标准
T/SXSF 18-2025
软枣猕猴桃组织培养技术规程
2024-12-30 发布2024-12-30 实施
山西省林学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外植体采集与消毒.................................................................... 1
5 初代培养............................................................................ 1
6 继代培养............................................................................ 2
7 生根培养............................................................................ 2
8 炼苗与移栽.......................................................................... 2
9 苗期管理............................................................................ 3
10 档案管理........................................................................... 3
附录A(资料性) MS 基本培养基......................................................... 4
T/SXSF 18-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林学会提出并监督管理。
本文件由山西省林学会团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林业生态实验基地。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晓霄、王小华、马倩、郭晓雯、成允海、李志刚、李朋、刘璐、刘捷、王敏、
杜雁梅。
T/SXSF 18-2025
1
软枣猕猴桃组织培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Sieb.et Zucc.)Planch.ex Miq.)组织培养程序,
规定了软枣猕猴桃组织培养的外植体采集与消毒、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炼苗与移栽、苗期
管理和档案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软枣猕猴桃组培苗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LY/T 2289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外植体采集与消毒
4.1 采集
春季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当年生幼嫩枝条。
4.2 清洗
将枝条剪去叶片,切成3 cm~5 cm带腋芽茎段,两端距芽≥1 cm,用肥皂水浸泡5 min~10 min,
再用自来水流动冲洗30 min。
4.3 消毒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清洗后的茎段放入浓度为75 %的酒精中浸泡20 s,无菌水冲洗3 次,每次3 min;
再用0.1 % HgCl2溶液浸泡5 min~6 min,无菌水冲洗5 次,每次3 min;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备用。
5 初代培养
5.1 配制培养基
MS+6-BA 0.5 mg/L+NAA0.1 mg/L,pH 5.8~6.0,在121 ℃下灭菌15 min~30 min。MS基本培养基
配方见附录A。
5.2 接种
T/SXSF 18-2025
2
在超净工作台,用无菌刀片切去茎段两端灭菌失活的部分,接入初代培养基中,每瓶1 个。
5.3 培养
放入温度23 ℃~25 ℃、相对空气湿度20 %~30 %、光照强度2000 lx~2200 lx、光照时间12 h/d
的培养室中培养。
6 继代培养
6.1 配制培养基
MS+6-BA 0.5 mg/L+ZT 1.0 mg/L,pH 5.8~6.0,在121 ℃下灭菌15 min~30 min。
6.2 接种
将初代培养萌发的无菌短枝接入培养基中,每瓶接种5~6 株。
6.3 培养
培养条件同5.3,培养20 d~30 d后将丛生芽切分后继续转接,反复继代培养。
7 生根培养
7.1 配制培养基
1/2MS+IBA 0.2 mg/L,pH 5.8~6.0,在121 ℃下灭菌15 min~30 min。
7.2 接种
选取生长健壮、高2 cm~2.5 cm的丛生芽切分为单株,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中,每瓶6~8 株。
7.3 培养
培养条件同5.3,诱导分化生根,直至移植。
8 炼苗与移栽
8.1 炼苗
当苗高≥3.0 cm,根长在0.5 cm~1.5 cm时,将试管苗转移到日光温室中,在自然光照下炼苗,温
度控制在25 ℃左右,封口炼苗3 d~5 d,开口炼苗3 d~5 d。
8.2 移栽
8.2.1 基质准备
基质采用蛭石、泥炭土2:3的比例混合。移栽前用0.3 %~0.5 %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基质。
8.2.2 栽植
阴天下午,洗净试管苗根部培养基,栽植到基质中,放到温室苗床培养。
T/SXSF 18-2025
3
9 苗期管理
初期温度控制在20 ℃~25 ℃,空气湿度≥85 %,适度遮阴;10 d后,逐步降低空气湿度至50 %~
60 %,直至长出新叶。
10 档案管理
按照LY/T 2289的规定执行。
T/SXSF 18-2025
4
附录A
(资料性)
MS 基本培养基
表A.1给出了MS基本培养基的成分及用量。
表A.1 MS 基本培养基成分表
成分
1000ml培养基规定量
mg
NH4NO3 1650
KNO3 1900
CaCl2 • 2H2O 440
MgSO4・7H20 370
KH2PO4 170
MnSO4・H2O 223
CoCI2・6H2O 0.025
CuSO4・5H2O 0.025
H3BO3 6.2
Na2MoO4 ・2H2O 0.25
KI 0.83
FeSO4・7H2O 27.8
Na2-EDTA・2H2O 37.3
烟酸0.5
盐酸吡哆醇0.5
盐酸硫胺素0.1
肌醇100
甘氨酸2
CCS B 66 SXSF
团体标准
T/SXSF 18-2025
软枣猕猴桃组织培养技术规程
2024-12-30 发布2024-12-30 实施
山西省林学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外植体采集与消毒.................................................................... 1
5 初代培养............................................................................ 1
6 继代培养............................................................................ 2
7 生根培养............................................................................ 2
8 炼苗与移栽.......................................................................... 2
9 苗期管理............................................................................ 3
10 档案管理........................................................................... 3
附录A(资料性) MS 基本培养基......................................................... 4
T/SXSF 18-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林学会提出并监督管理。
本文件由山西省林学会团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林业生态实验基地。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晓霄、王小华、马倩、郭晓雯、成允海、李志刚、李朋、刘璐、刘捷、王敏、
杜雁梅。
T/SXSF 18-2025
1
软枣猕猴桃组织培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Sieb.et Zucc.)Planch.ex Miq.)组织培养程序,
规定了软枣猕猴桃组织培养的外植体采集与消毒、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炼苗与移栽、苗期
管理和档案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软枣猕猴桃组培苗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LY/T 2289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外植体采集与消毒
4.1 采集
春季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当年生幼嫩枝条。
4.2 清洗
将枝条剪去叶片,切成3 cm~5 cm带腋芽茎段,两端距芽≥1 cm,用肥皂水浸泡5 min~10 min,
再用自来水流动冲洗30 min。
4.3 消毒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清洗后的茎段放入浓度为75 %的酒精中浸泡20 s,无菌水冲洗3 次,每次3 min;
再用0.1 % HgCl2溶液浸泡5 min~6 min,无菌水冲洗5 次,每次3 min;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备用。
5 初代培养
5.1 配制培养基
MS+6-BA 0.5 mg/L+NAA0.1 mg/L,pH 5.8~6.0,在121 ℃下灭菌15 min~30 min。MS基本培养基
配方见附录A。
5.2 接种
T/SXSF 18-2025
2
在超净工作台,用无菌刀片切去茎段两端灭菌失活的部分,接入初代培养基中,每瓶1 个。
5.3 培养
放入温度23 ℃~25 ℃、相对空气湿度20 %~30 %、光照强度2000 lx~2200 lx、光照时间12 h/d
的培养室中培养。
6 继代培养
6.1 配制培养基
MS+6-BA 0.5 mg/L+ZT 1.0 mg/L,pH 5.8~6.0,在121 ℃下灭菌15 min~30 min。
6.2 接种
将初代培养萌发的无菌短枝接入培养基中,每瓶接种5~6 株。
6.3 培养
培养条件同5.3,培养20 d~30 d后将丛生芽切分后继续转接,反复继代培养。
7 生根培养
7.1 配制培养基
1/2MS+IBA 0.2 mg/L,pH 5.8~6.0,在121 ℃下灭菌15 min~30 min。
7.2 接种
选取生长健壮、高2 cm~2.5 cm的丛生芽切分为单株,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中,每瓶6~8 株。
7.3 培养
培养条件同5.3,诱导分化生根,直至移植。
8 炼苗与移栽
8.1 炼苗
当苗高≥3.0 cm,根长在0.5 cm~1.5 cm时,将试管苗转移到日光温室中,在自然光照下炼苗,温
度控制在25 ℃左右,封口炼苗3 d~5 d,开口炼苗3 d~5 d。
8.2 移栽
8.2.1 基质准备
基质采用蛭石、泥炭土2:3的比例混合。移栽前用0.3 %~0.5 %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基质。
8.2.2 栽植
阴天下午,洗净试管苗根部培养基,栽植到基质中,放到温室苗床培养。
T/SXSF 18-2025
3
9 苗期管理
初期温度控制在20 ℃~25 ℃,空气湿度≥85 %,适度遮阴;10 d后,逐步降低空气湿度至50 %~
60 %,直至长出新叶。
10 档案管理
按照LY/T 2289的规定执行。
T/SXSF 18-2025
4
附录A
(资料性)
MS 基本培养基
表A.1给出了MS基本培养基的成分及用量。
表A.1 MS 基本培养基成分表
成分
1000ml培养基规定量
mg
NH4NO3 1650
KNO3 1900
CaCl2 • 2H2O 440
MgSO4・7H20 370
KH2PO4 170
MnSO4・H2O 223
CoCI2・6H2O 0.025
CuSO4・5H2O 0.025
H3BO3 6.2
Na2MoO4 ・2H2O 0.25
KI 0.83
FeSO4・7H2O 27.8
Na2-EDTA・2H2O 37.3
烟酸0.5
盐酸吡哆醇0.5
盐酸硫胺素0.1
肌醇100
甘氨酸2
相关推荐
- T/JSQA 186-2024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 输电和配电设备
- T/QLCY 001-2022 学校食堂大宗食品原料采购 食品安全管理规范
- T/WZBF 023-2022 流量分配调节阀
- T/ZZB 0125-2016 光学防抖手机摄像模块
- T/EES 005-2023 电机用四极同极性混合磁轴承技术要求
- T/CSAE 263-2022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控制器 故障注入测试规范
- T/ZZB 3150-2023 5G基站信号控制核心器件(环行器、隔离器)用钐钴永磁体
- T/CFPA 003-2021 模块化消防救援方舱
- T/QGCML 817-2023 高固体份环氧绝缘漆试验方法
- T/CNTAC 204-2024 T/CWTA 2-2024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毛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