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T/ZNZ 277-2024 丝瓜生产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1

T/ZNZ 277-2024 丝瓜生产技术规范

  • 名  称:T/ZNZ 277-2024 丝瓜生产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1
  • 类  别:食品团体标准
  • 下载地址:[下载地址1]
  • 提 取 码
  • 浏览次数:3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目录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资料介绍

ICS 65.020.20
CCS B 31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团体标准
T/ZNZ 277—2024
丝瓜生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ponge gourd cultivation
2024 - 08 - 16 发布2024 - 09 - 16 实施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绍兴市农产品检测中心、新昌县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兰、牛骧、黄伟忠、黄磊、钱英、刘静、许小江、黄钰、黄成、褚剑峰、陈
银根。
T/ZNZ 277—2024
·1
丝瓜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丝瓜生产的产地选择、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
收、生产记录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丝瓜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 16715.1 瓜菜作物种子瓜类
GB/T 23416.3 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第3 部分:瓜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1982 丝瓜等级规格
NY/T 2118 蔬菜育苗基质
NY/T 5010 种植业产地环境质量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选择
产地选择应符合NY/T 5010 的要求,宜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远离工矿区和公路、
铁路干线,避开污染源,排水通畅、交通便利、土质肥沃、土壤pH 值6.5~7.0,近2 年~3 年未种
过瓜类作物、或经水旱轮作的地块。
5 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好、符合本地市场需求的品种,如‘浙丝202’‘春丝2 号’‘浙
丝301’‘翠衫2 号’等。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1 的要求。
6 播种育苗
6.1 播种期
根据不同栽培模式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具体播种时间见表1。
T/ZNZ 277—2024
·2
表1 丝瓜不同栽培模式茬口安排
茬口栽培条件播种期定植期采收期
早春设施栽培大棚+小拱棚1 月上旬至2 月下旬2 月上旬至3 月中下旬4 月下旬至7 月上中旬
露地栽培小拱棚、地膜3 月中旬至6 月上旬4 月上旬至6 月下旬6 月上旬至10 月上中旬
秋季设施栽培遮阳网、防虫网7 月上中旬至9 月下旬7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9 月下旬至11 月
6.2 种子处理
筛选粒大、饱满、无虫口的种子,选择晴天晒种6 h;浸种时先采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或0.1%
高锰酸钾溶液消毒15 min,洗净后进行温汤浸种,然后常温浸种12 h~16 h,将种子捞出、洗净、甩
干,置于28 ℃~30 ℃条件下催芽,三分之二种子露白后播种。
6.3 苗床准备
育苗大棚内选畦平整土地做苗床,苗床宽度1.5 m。早春设施栽培采用“大棚+小拱棚+电加温线”
育苗,电加温线100 W~120 W;秋季设施栽培采用大棚育苗,配备遮阳网、防虫网等。
6.4 穴盘和基质准备
育苗容器采用50 孔规格的塑料穴盘。育苗基质质量应符合NY/T 2118 的要求。将基质预湿,
装盘、并排横放于苗床畦面。出土前宜采用催芽室育苗。
6.5 播种
播前压穴,压穴深度1.0 cm;播时一孔一粒,覆盖基质,厚度0.8 cm~1.0 cm。
6.6 苗期管理
6.6.1 温湿度管理
早春设施栽培,播后穴盘覆盖薄膜,搭小拱棚。出苗后揭掉薄膜,遇晴天逐步揭除小拱棚膜通
风降湿;遇连续阴雨天,采用白炽灯或瓜类专用补光灯适当补光。出苗前温度保持25 ℃~30 ℃;出
苗后昼温保持25 ℃~28 ℃,夜温15 ℃~18 ℃;定植前降温炼苗。
秋季设施栽培,播后穴盘覆盖薄膜和遮阳网,出苗后揭除。遇高温天气,采用遮光率为40%遮
阳网在10 点至16 点进行覆盖。
6.6.2 水肥管理
基质见干见湿,基质不干不浇水,注意穴盘边缘点补浇水。早春设施栽培在9 点至10 点浇水,
秋季设施栽培在9 点之前或16 点之后浇水。定植前3 d~5 d,通风、控温、控水进行炼苗;定植前
1 d,浇透水。
6.6.3 壮苗要求
早春设施栽培,苗龄25 d~30 d,幼苗2 叶1 心至3 叶1 心,子叶完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根系密布,基质成型。秋季设施栽培苗龄15 d,幼苗1 叶1 心,茎杆粗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7 定植
7.1 定植前准备
T/ZNZ 277—2024
·3
每667 m2 撒施腐熟有机肥2000 kg~3000 kg,复合肥40 kg,翻耕入地,深度20 cm~30 cm;做
畦,畦宽1.5 m,沟宽30 cm,沟深25 cm~30 cm;铺设喷滴管和地膜。
7.2 定植
采用吊蔓或人字架栽培方式,每畦2行,株距30 cm~45 cm,行距60 cm,每667 m2种植密度1500
株~2000株;采用平棚架栽培方式,每畦1行,株距20 cm~30 cm,行距4 m~6 m,每667 m2种植密
度600株~1000株。
8 田间管理
8.1 温湿度管理
早春设施栽培定植后搭小拱棚,返苗后遇晴天揭小拱棚膜通风、降湿、透光,揭膜程度循序渐
进,逐步加大;遇寒潮5 ℃以下在小拱棚上加覆盖物做好防御措施;气温稳定在15 ℃以上,去小拱
棚。
秋季设施栽培,定植后搭小拱棚遮阴,返苗后去覆盖物。
8.2 搭架引蔓
早春设施栽培和秋季设施栽培采用吊蔓,悬挂吊蔓的铁丝离畦面1.5 m~1.8 m;露地栽培采用人
字架或平棚架,平棚架高度1.8 m~2.0 m。苗高30 cm 以上引蔓上架。
8.3 整枝管理
吊蔓采用摘心换头技术,方法是主蔓结2 个~3 个瓜后摘心,留1 条侧枝作结果枝,其余侧枝、
卷须或多余的雄花及早摘除;侧枝结2 个~3 个瓜后摘心,再留1 条侧枝作结果枝;每换头2 次~3
次,畦面以上蔓高超过1.5 m 进行落蔓;落蔓时剪除黄叶、病叶,按顺时针盘绕在畦面。人字架先采
用摘心换头技术,爬满架后进行疏枝、疏叶、疏株。平棚架采用主蔓结瓜,摘除所有侧蔓、卷须、
多余的雄花,平行伸蔓,同时挂瓜3 个~4 个,及时摘除畸形果,果实长至20 cm 时,弯曲果实尾部
悬挂小砖块或泥袋,保证瓜条顺直。
8.4 辅助坐果
普通丝瓜人工授粉10 点之前,有棱丝瓜15 点之后,取当天开放的雄花花蕊轻触雌花柱头,一
朵雄花授粉3 朵~4 朵雌花;药剂辅助坐果根据温度变化,用0.1%氯吡脲9 mL 兑水1.0 kg~2.0 kg
溶液均匀浸小瓜。
8.5 水肥管理
肥料使用按NY/T 496 的规则执行。缓苗后根据苗势施1 次缓苗肥,每667 m2 施尿素5 kg;采收
期结合浇水或水肥一体化进行追肥,每采摘1 次~2 次,每667 m2 施高钾型复合肥或高钾型水溶肥5
kg~8 kg,中后期视植株长势进行追肥。
9 病虫害防治
9.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白粉病、霜霉病、根结线虫病等;主要虫害有瓜绢螟、瓜实蝇、蓟马、蚜
虫、斜纹夜蛾、白粉虱等。
T/ZNZ 277—2024
·4
9.2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合理使用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控制有害生物危害。
9.3 防治方法
9.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病品种和无病秧苗;实行水旱轮作;及时清理病株、杂草,保持田间清洁度,增
加通风透光性,减少病虫害发生;合理密植,科学灌溉、施肥。
9.3.2 物理防治
采用晒种、药剂种子包衣杀菌,减少病菌传染;设置40 目防虫网、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
地膜覆盖、地面喷施昆虫病原线虫、利用性(食)诱剂等防治瓜实蝇。
9.3.3 生物防治
选择对天敌安全的农药或生物制剂,种植蜜源植物等促增天敌,或人工采释放天敌控制害虫;
根施微生物菌剂预防病害。
9.3.4 化学防治
化学农药的施用应符合GB/T 23416.3 的规定。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
10 采收
果实开花后7 d~15 d 采收,选择清晨带柄剪下,轻拿轻放,防止挤压,采后分级按NY/T 1982
的规定执行。
11 生产记录
生产过程做好记录,记录表式参见附录B,档案资料保存2年以上。
12 技术模式图
丝瓜生产技术模式图参见附录C。
附录A
(资料性)
丝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丝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见A.1。
T/ZNZ 277—2024
·5
表A.1 丝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农药通用名及剂量剂型
使用浓度(667m2 用
药量或每株用药量)
使用次数
(次)
施用方法
安全间
隔期(d)
病毒病1%香菇多糖水剂200 倍液~400 倍液2~3 喷雾3
白粉病
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17 mL~33 mL 加水
50 kg
2~3 喷雾5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60 ɡ~80 ɡ加水30
kg~50 kg
2 喷雾7
霜霉病
250 g/L 嘧菌酯悬浮剂
48 mL~90 mL 加水
45 kg~75 kg
2 喷雾7
33%唑醚·锰锌悬浮剂
100 mL~140 mL 加
水50 kg~100 kg
2 喷雾7
根结线虫病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
0.024 mL~0.03 mL
加水400 ml
1 灌根7
瓜实蝇0.1%阿维菌素浓饵剂
180 mL~270 mL 清
水稀释2 倍~3 倍
隔7 d 换
1 次
装罐悬挂
诱杀
7
瓜绢螟
10%多杀·甲维盐水分散粒剂
16 ɡ~20 ɡ加水40
kg~60 kg
斜纹夜蛾1 喷雾3
蓟马
蚜虫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6 ɡ~8 ɡ加水30 kg~
60 kg
2 喷雾5
白粉虱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10 ɡ~20 ɡ加水45
kg~60 kg
1 喷雾5
附录B
(资料性)
丝瓜生产记录表
B.1 生产检测记录
生产检测记录见表B.1。
表B.1 生产检测记录表
T/ZNZ 277—2024
·6
丝瓜品种基地名称
基地地址基地面积
基地负责人电话抽检时间
水源检测结果
土壤检测结果
丝瓜检测结果
B.2 肥药施用记录
肥药施用记录见表B.2。
表B.2 肥药施用记录表
日期活动内容面积
田间农事活动
农药/化肥名称使用量及使用设备技术负责人
B.3 灾害信息记录
灾害信息记录见表B.3。
表B.3 灾害信息记录表
灾害类型持续时间应对措施损失情况备注
注:灾害类型包括虫害(瓜绢螟、瓜实蝇、蓟马、蚜虫等)、病害(病毒病、白粉病等)和自然灾害(台风、暴雨、低温冷害、水涝、
梅雨等)。
T/ZNZ 277—2024
·1
附录C
(资料性)
丝瓜生产技术模式图
丝瓜生产技术模式图参见附录C.1。
表C.1 丝瓜生产技术模式图
一、生产季节与品种选择二、播种育苗三、定植四、田间管理
生产季节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浸种催芽播种苗期管理定植前准备幼苗要求定植密度温湿度管理搭架引蔓
早春设施栽培:1 月
上旬至2 月下旬。
露地栽培:3 月中旬
至6 月上旬。
秋季设施栽培:7 月
上中旬至9 月上旬。
选择优质、高产、抗
病、抗逆性好、符合
本地市场需求的品
种,如‘浙丝202’
‘春丝2 号’‘翠衫
2 号’等。
1.早春设施培辅设电
加温线保温,秋季设
施栽培配遮阳网和防
虫网,出土前可采用
催芽室育苗。
2.采用50 孔穴盘和商
品育苗基质。
1. 采用磷酸三
钠或高锰酸钾
溶液消毒15
min。
2.先温汤浸种,
后常温浸种12
h~16 h。
置于
28 ℃ ~
30 ℃ 条
件下催
芽。
播前压穴,
穴深1.0
cm;一孔一
粒,播后覆
盖0.8 cm~
1.0 cm 的基
质。
出苗前温度25 ℃~
30 ℃,出苗后昼温
25 ℃~28 ℃,夜温
15 ℃~18 ℃;苗期
水分见干见湿,注
意穴盘边缘补水。
1.基肥:每667 m2
施腐熟有机肥
2000 kg ~ 3000
kg,复合肥40 kg。
2.整地作畦:畦宽
1.5 m,沟宽30 cm。
子叶完整,
无病虫害,
无机械损
伤,根系密
布,基质成
型。
双行定植,每
667m2 栽1500
株~2000 株;
单行定植,每
667 m2 栽600
株~1000 株。
1.春季:低温时搭
小拱棚保温,晴天
揭膜通风, 气温
15 ℃以上,去小拱
棚。
2.秋季:注意遮阴。
1.搭架:悬挂吊蔓
铁丝高度1.5 m~
1.8 m;人字架或平
棚架高1.8 m~2.0
m。
2.引蔓:苗高30 cm
开始引蔓上架。
四、田间管理五、主要病害防治
六、采收
整枝管理辅助坐果水肥管理病毒病白粉病霜霉病根结线虫病
1.摘心换头:主蔓结2 个~3 个瓜后摘心,留1
条侧枝作结果枝,侧枝结2 个~3 个瓜后摘心,
再留1 条侧枝作结果枝,每换头2 次~3 次,畦
面以上蔓高超过1.5 m 进行落蔓。
2.主蔓结瓜:摘除全部侧枝、多余的卷须、雄花
等,主蔓结瓜、平行伸蔓,同时结瓜3 个~4 个。
1.人工授粉:普通丝瓜10 点之前,有
棱丝瓜15 点之后,取当天开放的雄
花授粉,1 朵雄花授3 朵~4 朵雌花。
2.药剂辅助坐果:根据温度变化,用
0.1%氯吡脲9 mL 兑水1.0 kg~2.0 kg
溶液均匀浸小瓜。
每采摘1 次~2
次,每667 m2 施
高钾型复合肥或
水溶肥5 kg~8
kg,中后期视植株
长势及时追肥。
发病前或发病初
期,每667 m2 用
1%香菇多糖水剂
200 倍液~400 倍
液喷雾。
发病初期,每667 m2 用30%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7 mL~
33 mL 加水50 kg,或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
ɡ~80 ɡ加水30 kg~50 kg 喷
雾。
发病初期,250g/ L 嘧菌
酯悬浮剂48 mL~90 mL
加水45 kg~75 kg,或
33%唑醚·锰锌悬浮剂
100 mL~140 mL 加水50
kg~100 kg 喷雾。
发病初期,每株
用41.7%氟吡菌
酰胺悬浮剂
0.024 mL~0.03
mL 加水400 mL
灌根。
果实开花后7 d~15
d 采收,选择清晨带
柄剪下,轻拿轻放,
防止挤压,采后分级
处理。
收藏本站 | 热门资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